爬坡过坎,勇立潮头,大冶“期中”成绩单令人振奋: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赛迪全国百强榜单中大冶跃升至第53位。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背后,是大冶干部“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和“实”的作风。
锚定“聚力建支点 冲刺千亿市”目标,大冶市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干部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以干部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助推发展质效整体提升,为大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次凝心铸魂的思想淬炼
锻造堪当支点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紧紧抓住“关键少数”。
大冶市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场,带动全市开展中心组学习557场。依托“铜都大讲堂”举办人工智能、城市更新等专题授课4期,举办科级干部进修班1期,引导领导干部在支点建设中开拓格局视野、学出前瞻思维、悟出使命担当。
“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有力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也在同步推进。
大冶市启动2025年年轻干部培训班,围绕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廉洁从政教育等集中培训一个月;举办两期年轻干部专题研讨班,562名年轻干部开展“理论大学习、工作大调研、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互学互鉴。
加快建成支点,必须“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敢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高低。
各乡镇、各部门开展系列培训38期,培训3000余人次,各级党组织围绕“聚力建支点 冲刺千亿市”开展大研讨,进一步明晰思路举措、强化奋勇争先的信心和决心,全市“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良好风尚日益浓厚。
一场全员发力的比学赶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场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的对标学习江苏江阴的行动扎实开展。
强在何处?差距多远?如何赶超?围绕这“三问”,大冶市委精心选派20名来自经济主战场、关键部门的党政主职和骨干力量,分两批点对点深入江阴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核心领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解剖式、转化式学习,深挖江阴发展“真经”。
“让我感受很深的,是江阴‘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群众敢首创’的精气神。”湖北荆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冠韬在江阴市新国联集团有限公司“沉浸式”学习,他将带回先进的国企运营逻辑与管理机制,以国企改革创新实践推动大冶发展。
对标学习,并非简单的经验移植,而是发展范式的基因重组,将他山之石转化为改革攻坚的破冰利器。
立足快于、好于、优于、强于省内外同类地区,大冶市各级各部门打开思路现学现用,向一流学习、向先进看齐。
市委宣传部、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组队赴苏州市、徐州市,学习考察文明实践工作先进做法;市委社会工作部率队赴谷城县堰河村,学习农村片区“大党委”建设和基层治理经验;大冶湖高新区和芜湖高新区“结对共建”,推动实验室、研究院、孵化器资源共享和产能互补……
在对标学习中,大冶市全域发力、全员争先,进一步提升干部支点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往前赶、上台阶。
一次强筋壮骨的能力跃升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支点建设,首在干部。
大冶市坚持“学、练、用、考”四管齐下,加强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和重点领域业务骨干专业训练,分层分类培训干部2100余人次。围绕省情市情、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工业振兴等主题,市直部门开展岗位大练兵。全市各部门同向发力,频频出招。
大冶市委办公室举办“党办讲堂”,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辅导;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全面提升社会工作者能力水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资规大讲堂”集中学习测试,以考促学“练内功”;陈贵镇采取“点单式”教学,每周开设“微课堂”,精准匹配青年干部需求。此外,“青年夜校”“师徒结对”“成长套餐”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持续为干部充电赋能。
在学中练、练中学,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成功开机,氢气出来了!”3月29日,大冶市姜桥制氢工厂顺利产氢,标志着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在大冶“破土而出”。
顺利出氢的背后,是干部在项目一线的坚守奋战。多部门集中会商,验收周期大幅缩短,同步排查安全隐患,实现“合规+安全”双保障,提前半年达到目标。
大冶市坚持把实战实训作为强基提能的练兵场,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改革攻坚最前沿、基层治理第一线,有序推进干部“四个十”交流任职历练和支点建设“四个一批”专项挂职,选派百名干部到“五大攻坚行动”一线实践锻炼,促进干部全面历练成长。
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一线,大冶市委宣传部干部蔡芬是“持证上岗”的首批21名文旅推介官之一。她别出心裁,化身古装女子诵读“大冶文旅邀君书”,邀请四海宾朋共赴文化之约,用实际行动为大冶代言。
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14名保安镇基层干部化身“主播”,通过“线上引流+党员干部带货”模式为果农打通销路,累计销售狗血桃数万斤。
从“会场研讨”到“现场解题”,从“政策云端”到“民生一线”,大冶干部在实践淬炼中练就硬作风、真本领。
一场务实重行的作风转向
“公司今年产量怎么样?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在大冶“企业接待日”,该市市领导“坐班”企业服务中心,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这是大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的缩影。5月底开始,大冶市每周五定期开展“企业接待日”活动,解决各类难题40余个,为51家企业融资48.98亿元。
7月份,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发动机项目启动后,一批骨干员工即将进驻,由于旧宿舍楼年久失修,无法满足入住条件,项目临时停滞,解决住房成了燃眉之急。
作为对接长城汽车驻点服务的包保专员,钟强迅速和大冶湖高新区、住建等部门对接,经过多方协调,一周后项目团队入住新宿舍楼。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冶落实落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持续深化“双千”服务,定期开展“企业接待日”“一把手走流程”等活动,及时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00余个。
为破解“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大冶持续改进完善干部考核,树牢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推行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营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事业成败,关键在干部,根本靠实干。”大冶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激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强化“敢闯敢拼、敢打必胜”的政治自觉,锻造“拼抢赶超、拼搏进取”的过硬作风,锤炼“善学善谋、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领,升腾“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强大气场,在服务推动支点建设的新征程上干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朝着“冲刺千亿市、奋进五十强”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