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区工作

项目落地见实效 产业发展强动能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8-22 08:25

分享:

  当下,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在开发区·铁山区,比高温更炽热的是全区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干劲与激情。车间内机器轰鸣奏响生产的强劲旋律,生产线旁工人步履匆匆,建设工地上塔吊长臂挥舞不息。这既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奋力奔跑的生动写照,更是以“拼抢实”的姿态打响三季度经济冲刺攻坚战的坚定行动。

  产业发展:

  创新驱动锻造增长引擎

  走进铁山精密智造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气息。机器轰鸣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产业发展图景。作为园区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湖北宝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实力强劲,其主导产品“模具专用数控加工中心”在省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2%,稳居行业首位。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调试新一批机床。该公司副总经理黄亚峰介绍:“高温天气下,我们一方面做好员工的防暑降温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模具加工设备的迫切需求,力求实现产能与技术的双重提升。”

  依托本地深厚的钢铁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开发区·铁山区已成功构建起涵盖模具材料研发、精密加工至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如今,该高端压铸模具产业集群汇聚了76家企业,近三年产值由158.14亿元稳步攀升至201.2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以上。

  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开发区·铁山区已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上游的铜箔、玻纤纱、玻纤布、PCB等原材料,中游的触摸屏、显示模组、显示屏等组件,以及下游的消费电子等应用终端。今年上半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超120亿元,同比增长22.23%,成为推动全区工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超颖电子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井然有序地操作。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今年以来,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凭借前期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积累,成功开拓了多个新客户,订单量大幅增长。”

  为了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开发区·铁山区积极运用“链式思维”,通过建设专业化园区、搭建技术共享平台、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等举措,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同时,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创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目前,已与武汉大学共建电子信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先进电子元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5家、省级研发平台37家。今年上半年,企业研发费用达6.64亿元,同比增长4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53.26亿元,增速为11.3%,“智造”特色愈发鲜明。

  项目建设:

  迎战高温跑出建设“加速度”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项目建设也在快马加鞭。开发区·铁山区以项目为抓手,在高温中全力冲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8日,在全洋G8.6金属掩膜版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全力以赴,加速推进主体结构的攻坚任务。自上月项目主厂房的首根立柱成功吊装以来,该项目已正式从地下基础施工阶段过渡到地上主体结构建设阶段,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了全新的提速攻坚关键阶段。

  作为湖北省重点项目,全洋光电G8.6金属掩膜版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40亩。自项目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桩基工程建设,首根立柱的精准落位不仅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的全面启动,也吹响了冲刺年度目标的号角。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项目部正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计划于今年11月份进入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力争明年2月份正式投产。

  在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大冶湖基地),热浪挡不住建设热情。施工现场,塔吊长臂挥舞,工人们正忙碌地搬运建筑材料、绑扎钢筋。项目总工程师陆博介绍,为应对高温天气,施工单位调整了作业时间,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模式,有效避开午后高温时段。此外,在每个施工区域均设置了休息凉棚,供工人避暑。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凉棚内配备了充足的防暑药品。工人们可以在此享用冰镇的绿豆汤和凉茶,还能随时取用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资。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开发区·铁山区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了“项目秘书”,从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提供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服务。“项目秘书”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同时,建立项目建设进度跟踪机制,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项目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开发区·铁山区成功签约引进了宝科高端精密铸造、协怡鑫激光精密钻孔和高阶线路板等亿元以上项目60个,签约投资总额达281.5亿元。这些项目的相继落地和建设,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要素保障:

  全周期服务助力突破发展瓶颈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离不开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开发区·铁山区通过优化服务、创新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突破发展瓶颈。

  神通光学镜片生产基地是开发区·铁山区重点攻坚的项目,目前正全力冲刺明年初试生产的阶段性目标。该项目总投资达22.5亿元,将为该区抢占智能车载光学产业先机、建强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强劲动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曾面临电力供应难题。关键时刻,“项目秘书”协调各方协同作战,将原定15天的施工期缩短至5天,保障了项目顺利进行。

  “真是将‘店小二精神’深深烙印在骨子里!”项目负责人感慨道,“那些日子里,项目秘书白天如‘钉子’般守在供电部门,协调沟通每一个审批环节,疏通每一个堵点;夜晚则现身工地现场,严密监控施工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突发问题。这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间。”正是这种“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的硬核服务作风和超凡执行力,使得原本需要15天的电力施工与验收流程,压缩至5天完成,为企业抢回了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的燃眉之急。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该区创新性地优化了区域节能审查机制。对于符合区域评价条件的项目,实行简易审批流程,仅需提交节能承诺表,3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有效节省了编制和评审环节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推行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选聘22名营商环境观察员,以企业视角“沉浸式”优化营商环境。例如,推动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政策,对臻味永和食品在生态环境领域首次轻微违法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并及时改正的情况,不予行政处罚。

  “这种包容审慎的监管让我们倍感温暖。”臻味永和食品负责人表示,企业因首次轻微环境违法被查时,监管部门没有简单处罚,而是进行了指导整改。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该区深化劳动争议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性地引入司法、仲裁、培训及惠企服务等多种元素,高标准打造园区内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去年,累计为就业人员提供各类服务超过6000人次,成功协调处理劳动纠纷204起。

  与此同时,该区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出了涵盖企业、平台、人才、创业等多个维度的“创新创业黄金十条”“五高人才奖补政策”“孵化器孵化政策”等共计60余项一揽子扶持政策,全面支持企业创业、人才引进和技术攻关。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出题、能者答题、市场评卷”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有效提升了联合创新能力,显著降低了企业发展成本。此外,该区还创新实施了“基金+项目+人才”的引育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向“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政策激励的强力推动下,8家企业荣获2024年度黄石市“高新技术企业十强”和“科技创新团队十佳”称号;同时,系统梳理并构建了涵盖6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后备库,新增5家“新物种”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1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夜幕降临,开发区·铁山区灯火通明的厂房与星光交相辉映。企业大门口,满载货物的卡车络绎不绝;产业园内,精密车间的技术攻关灵感碰撞;建设工地上,夜班工人正挑灯夜战……这一幕幕奋斗的场景,正是开发区·铁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全年看三季度,三季度看当前。”在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开发区·铁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保持“拼抢实”的奋进状态,干出精气神、跑出加速度,奋力冲刺三季度,为全年“满堂彩”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