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区工作

透视大冶项目提速的“三色密码”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5-14 08:51

分享:

春雷激荡处,奋进正当时。站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观察窗,大冶市以项目建设为笔,以机制创新为墨,在铜都大地上恣意挥毫:总投资64.45亿元的48个新增入库项目蓄势待发;渤海科技智能装备制造、绿冷科技技能环保等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是“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与全要素保障体系交织出的澎湃动能。这座千年铜都正以“项目为王”的硬支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演绎着新时代的“速度与激情”。

以“红黄绿”预警领航 可视化进度力促项目提速

连日来,大冶湖高新区氢能创新科技园内机械轰鸣声不绝,随着智慧化信息中心最后一块玻璃幕墙安装就位,“氢能大脑”主体结构施工正式完成,整个项目正以“每天都有新进度”的节奏有序推进。

“我市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已经基本成型,我们作为核心项目更不能落后。”施工方项目经理魏振峰介绍,此前项目按照时间节点稳扎稳打,在发改部门现场督查巡视时,获悉氢能项目——综合能源站、姜桥制氢工厂即将落地投产的消息,面对产业链发展建成的压力,该项目后发制人,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从今年3月初施工到4月份智慧化信息中心主体结构完成,仅用了40天时间。

姜桥制氢工厂项目

氢能创新科技园的快速推进,正是大冶市重点项目“三色”预警机制成效的生动体现。

为扎实推进落实项目建设工作,加速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2024年,大冶市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积极对接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平台,因地制宜出台《大冶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明确“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公开透明、注重绩效”四项原则,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项目前期、建设实施等过程管理。

其中,投资项目绩效综合平台对项目审批、开工、竣工、“两算”等关键环节建立“红黄绿”灯预警机制,让项目计划进度完成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可视化。“绿灯”表示项目推进正常可控,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均符合或者超过计划时序要求,例如按计划开工且审批流程无延期的项目;“黄灯”表示项目未按计划开工或竣工、审批环节超过规定时限、未按时开展财政承受能力测算或项目收益测算(即“两算”);“红灯”表示连续两次“黄灯”仍未整改、存在专项资金挪用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旦发现“亮灯”现象,由发改部门牵头,财政、资规、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工作专班将主动出击,对于“红黄灯”项目实行点对点提醒督促,关注前期推进重点项目流转状态,认真研判未流转进实施库项目堵点的具体情况,对接相应业务流程节点的行业部门,推动更多的前期推进项目尽快流转至储备库、实施库,实现“红黄灯”动态清零。

氢能创新科技园项目

截至2025年5月份,我市“黄灯”已全部转为“绿灯”,628个“绿灯”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依托预警机制,全市严控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及其规模,严格审核把关项目工程变更,切实提升了政府投资项目质效。

以“五个一”机制护航 全要素保障铸就发展磁场

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考验着城市要素保障的韧性。连日来,在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简称东贝铸造)25万吨精密材料制造项目(二期)施工现场,工人们抓紧制作钢筋笼。不远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打桩声此起彼伏,然后进行后续的开挖和设备基础建设。

当前,东贝铸造正通过战略转型,从专注制冷压缩机铸件生产向汽车零部件综合供应商升级跨越,其自主研发的刹车盘、乘用车卡钳及转向节等精密铸件,凭借尺寸精度的严苛品控,已打入国内一线汽车集团供应链体系。随着汽车零部件订单增长,现有厂房已处于负荷运转状态,加快新车间项目的建设速度刻不容缓。

“项目建设的要点就在于倾听解决业主的实际难题。”面对东贝铸造的需求,大冶湖高新区通过建立“项目秘书”机制,为重点项目配备全生命周期管家,每周至少四次现场办公,全程代办审批手续,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针对智能铸造车间等核心工程,采用“项目秘书+专班”模式,通过倒排工期、挂牌作战,有效破解建设堵点,确保项目建设速度与企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对东贝铸造的高效服务并非个案,随着大冶市持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工地上,项目经理手持五本崭新的许可证件健步如飞——从提交材料到办齐《不动产权证书》等五证仅用1小时。市资规局面对该项目提出的用地审批“卡口”问题时,将四类审批权限下放窗口,12项材料精简为“零材料”招拍挂,7个审批环节合并为“一表通办”,最终实现“30天变1小时”质的飞跃。最终使得兴冶重工项目成为黄石市2025年一季度“红旗”项目。

卓玉智能装备项目

而这种“未诉先办”的主动性,则是源自大冶市2024年构建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即“一名市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抓总、一批参与单位配合、一名联络员跟踪、一个专业单位配套支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通通纳入智慧平台监测,让服务有包联、建设有规划、问题有结局。

“减法思维”催生的化学反应也让项目建设开花结果,远博科技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板生产项目实现“建成即投产”;武汉普畅空气悬架及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四个月进入设备调试;在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建设中,并联审批机制使规划设计、环评、用地预审等环节压缩时限;绿冷智能装备制造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大冶的要素保障已经不再是“选择题”,成为关乎项目建设的“必答题”。

奕元达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投产

春潮拍岸急,扬帆再起航。当“红黄绿”信号灯在铜都大地次第闪烁,当“拿地即开工”的速度与“全周期服务”的温度交织共振,全市“发展引擎”在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的双轮驱动下轰鸣作响。在这幅春日奋进图中,每个齿轮的精密咬合、每次攻坚的合力突破,都在诠释着一个真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