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区工作

黄石港区:经济发展 “乘机起飞”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2-09-18 20:53

分享:

秋阳似火,发展如歌。在黄石港辖区内,围绕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的大合唱,铿锵悦耳,气壮山河!

位于花湖锁前地块的黄石临空商务产业园,工人们挥汗如雨,抢抓工程进度,11栋独栋建筑实现主体封顶;在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入园企业一个接一个;二期主体工程建设预计9月份完成钢构工程和内部装饰工程;在万达商圈、摩尔城商圈、华新1907文化公园,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今年以来,一场“思想破冰 项目破局 发展突围”的专项行动在黄石港区全面推进。该区委区政府向短板“问计”、向差距“问策”、向弱项“问效”,有力地推动了“两破一突”工作的开展。辖区内到处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火红画面!

对接都市圈发展,合作共赢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面对这一重大决策,黄石港区行动迅速,对接都市圈发展,谋求合作共赢。黄石港与浠水地域相邻、人文相亲、经济相融、资源互补,是黄石与黄冈加强合作的前沿阵地。加之,又有黄石港工业园与浠水散花工业园交织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早在去年,双方政府就进行了对接沟通,达成合作共赢机制。去年12月,黄石港区政府与浠水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共同推进跨江合作、打造跨江合作示范区,推动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衔接互动,推动两地交界创新管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协同互补发展,推动公共服务便民共享。

今年6月11日,黄石港·浠水园区共建项目开工仪式在黄石港工业园区兴港大道东延段举行。双方从“交通同网”着手,拉开了建设发展的大幕。黄石港区抢抓机遇、同心合力,着力打造“一江两岸、一区两园、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跨江合作示范区,实现园区相通、经济相融、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去年12月,黄石港区党政代表团赴鄂州市鄂城区考察对接,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都市圈的对接发展,不光是与周边县区合作,更要注重区域内的对接合作,注重发展内涵。”黄石港区委区政府形成了共识。今年3月16日,黄石港区与湖北师范大学举行了洽谈。双方就校地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决定全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黄石港区委书记严荣勇认为,黄石港区和湖北师范大学相邻、相通、相亲,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以此为发端,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推动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阶。

传统商贸业转型,创新求变

城湖相依、四通八达、商贾云集,这是人们对黄石港区位优势、繁华商业的赞美。然而,随着城市结构发生的变化,传统商贸业很难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天花板”效应无法回避。服务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唯有创新求变,才能推动传统消费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消费能级,打造临空消费目的地。

武汉路是黄石商贸业最集中、人流量最大、最繁华的地段。2021年,黄石港区投资6000万元,启动了对武汉路商业街改造,对17栋房屋外立面进行修缮,对人行道景观、沿街灯光亮化、强弱电线缆进行整治。今年1月18日,整治后的武汉路商业街全新亮相,大红灯笼高高挂,霓虹灯流光溢彩,使武汉路商业街亮起来、美起来,犹如一串宝石项链,串起沿街的商业,整体焕发光彩。

如今,武汉路街区有各类市场主体4397户,有力带动了传统商圈迸发新活力,促进商圈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40%,客流量同比增长30%,营业额同比增长15%。目前,武汉路商业街汇集了各类业态、众多品牌,“首店经济”“网红店铺”“爆款单品”推陈出新。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年,黄石港区计划再投资1.8亿元,打造南京路、广场路、消防路、天津路、黄冈路5条特色商业街巷;投资2500万元,实施武汉路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二期)。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硬件环境有了较大改观,软件环境也在同步优化。黄石港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促进经济发展。几年来,黄石港区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决定通过编制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传统商贸业转型,力求创新求变,黄石港区正走在发展的大道上。今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61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排名第二。

推进新业态提速,绽放芬芳

发展新经济、推进新业态发展,是黄石港区产业转型的主攻目标。作为对接临空经济、加快产业转型的代表作,花湖临空物流产业园的建设可谓是大手笔。湖北花湖空港数字物流产业园,一期总投资5000万元,分三期开发建设,采取“政企共建”模式。通过“园区运营公司+各类市场主体”,整合形成“物流+互联网+贸易+服务”,建成全链条、全功能、多维度的华中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数字物流产业园。力争引进10家以上优质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及各类物流服务企业,园区满园运营后,预计年收入达到50亿元。

黄石九州物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介、运输、互联网+于一体的大型水、陆综合物流服务集团。从“一张桌子一把椅、一部电话接半天”,到现如今的4家分公司、3支物流车队、2个网络货运平台,黄石九州神奇的蝶变堪称奇迹。该公司年业务量由原来的2000多万元增长到现如今的6亿多元,年税收从原来的200万元增长到5000多万元,并建成了国家AAAA级物流和省级重点物流企业。黄石港区积极推广九州物流的发展模式,并同时推广以九州网为代表的网络货运平台,强化数字赋能,打造高效发展有力引擎。

目前,全区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以物流配送、仓储、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统计在库的规上物流企业共有19家、规下物流企业近500家。预计园区建成后,可撬动万亿货运存量,为我市培植财源;产业集聚后,将形成庞大的增值服务市场。同时,通过不断升级网络货运产业增值服务的能力,推进软件研发、贸易代理、供应链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人才集聚,预计可吸引各类相关人才1000人。

华新1907文化公园,也是新业态的代表。重装蝶变开园后的华新1907,通过“又见华新”文化市集、“华新1907”磁湖文化节、先锋书店图书联展、美术书法摄影展、黄石工业文明展、华新旧址“三窑两间”工业遗产保护展等系列活动,让市民体验别样工业乡愁。今年“五一”开业的短短5天时间里,近72000人次涌入“华新1907”,共同造就“五一”假期黄石最红打卡点。

未来,黄石港区还将与市城发集团进一步合作,围绕“华新1907 文化公园”项目,持续探索华新水泥厂旧址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加快建成中国水泥博物馆、黄石工业文化展览馆、城市图书馆、黄石艺术与设计中心、青少年动能基地,将“华新1907”打造成为黄石的文化新地标、新名片。

位于黄石港街道的湖北西有新经济产业园,也是新业态的代表。该产业园以互联网产业为主导,入驻了滴滴出行、贝贝集团等一批电商企业。

“打造集电商人才孵化、直播电商、仓储物流为全生态链的新经济产业园,致力打造黄石最大规模的互联网新经济标杆。”西有新经济产业园运营推广部主管董帆说。

据介绍,湖北西有新经济产业园,今年入选首批湖北青创园试点园区。

“新业态的发展,不光是指经济层面,还涉及到百姓生活方面。”黄石港区商务办主任黄志军认为。

这不,天虹农贸市场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武汉百大鲜生落户黄石,将天虹农贸市场打造成A类智慧农贸市场,促进了菜篮子工程建设。改造后的天虹农贸市场,共设有摊位108个,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肉蛋、家禽、水产品、干货、熟食及生活配套服务项目。附近市民既可来市场买菜,也可下载逛逛菜市APP,在小程序上下单后,便会有人送菜上门。如今,偌大的菜市场,区域划分有序、摊位错落有致、顾客笑容满面、服务智能周到,一派温馨、和谐的美丽画面,创黄石五个第一:第一家通过招商引资引来的管理团队;第一家线上线下智能化经营;第一家实现集中收银;第一家实行便民配送;第一家提供体验式消费服务。推进新业态提速,绽放芬芳。黄石港区的经济转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未来将会更加光彩耀眼!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聚合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是黄石港区产业发展转型的必须,那么产业园的建设是促进新经济发展、承载产业项目的重要平台。

几年来,黄石港区不断加快产业园建设,形成聚合发展力量。重点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临空商务产业园、直播产业园、临空智造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供应链产业园、科创产业园、文旅产业园、金融产业园、总部产业园。

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自2019年开园以来,到目前有入园企业49家,从业人员约200人,去年产值达30亿元,税收3亿元,成为黄石港区园区经济的龙头老大。园区建成以来,对外对接联系国内、省内知名人力资源企业1500余家,邀约到访园区人力资源企业600余家。特别是2021年7月29日,园区代表黄石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国家级平台上向全国作招商推介,园区日益成为鄂东乃至全省人力资源企业投资入驻、用工企业招工引才、求职群众寻找工作的首选之地,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环湖大学科创园,是我市首家大学科技园,先后吸引40多家科技企业、研发平台和创新团队入驻,于今年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在发挥“校政企”平台优势、大学科技园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巨大推动作用,为黄石港区科技企业的发展、创新活力城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进一步解决科技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黄石港区积极对接,进入了光谷离岸科创园,让更多的企业进园发展,提高科研能力。湖北恒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由于研发能力不足、技术人员紧缺,区领导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安排专人进行了协调,让企业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建立了研发中心。“感谢领导的真诚帮助,使我公司存在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再也不用担心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了!”湖北恒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冬莲表示了感谢。

目前,黄石港区积极引导企业用好光谷离岸科创园这个平台,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做大做强环湖科创产业园,努力集聚更多高层次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科研人才为我所用,全面提升全区科创层次和能级。邦之德牧业、中冶窑炉已被国家经信部拟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华智能、卫材药业、科航电缆等三家企业已经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该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

临空智造产业园位于江北工业园区,是由政府出资先建好厂房,让一些智能输送装备制造企业进园后直接入驻进入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工期。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规划用地总面积为45161平方米,建成围绕临空智能园产业布局,积极招引科技型企业、优秀创业团队入驻。

“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预计9月完成钢构工程和内部装饰工程,11月完成道路、管网、绿化工程,年底前交付使用。”江北管理区党委书记彭建佳介绍说。

园区建设蹄疾步稳,发展动能不断蓄积。目前,黄石港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武汉都市圈,启动了临空智造产业园扩园提档项目。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做大科创产业,与湖北联投洽谈推进湖北花湖临空港科创产业园项目建设,帮助兴浩科技、恒基物流等企业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环湖大学科创园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深刻把握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在黄石大道北延布局建设临空冷链物流产业园,湖北花湖空港数字物流产业园于6月份正式运营。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聚合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全市排名第二。

目标宏伟远大,发展思路清晰。黄石港区力争到2025年,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重点的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十大“四新”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突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占比达85%以上。“以新布局再造新空间,以新姿态拥抱新业态,以新政策服务新需求,以新环境筑梦新生活。”黄石港区委区政府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更好、更新的发展!(湖北日报通讯员吴高斌、胡贤锋、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