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信要闻

做好“新瓶”装“新酒”———阳新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启示录

   时间:2018-08-22 15:59

分享:

  黄石是一座具有强大创新基因的城市,正因为创新,黄石一大批企业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我市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东南支撑极——阳新,也不断通过调结构、换动能、转方式,立足打造创新活力之县,先进制造之县,山水宜居之县。

  连日来,记者走访阳新可兴鞋业、巨鹏厨具、奥莱斯轮胎、安达汽配等一批阳新代表性企业,从中管窥阳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概况。这些企业,作为阳新经济转型的先驱者,正带动一大批本土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启示一:

  以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

  挤出——压延——胎圈成型,18日上午,湖北奥莱斯轮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随着生产线链条的带动,一条条轮胎半成品带着热气,被整齐堆放在架子上,等待下一步工序。

  这些轮胎,都是重载卡车的“大脚”,价值可不低,一条轮胎贵的可以卖到2500元以上。

  虽然价格贵,但订单依然供不应求。

  该公司总工程师胡源说,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总共卖掉了80多万条轮胎。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卖掉130万条。

  “卖得贵是有道理的,重载车作业环境复杂,对轮胎要求很高。”胡源说,别小看一条小小的轮胎,光材料就多达60多种,科技含量很高。在轮胎行业,一项小创新、小进步,就可能带来大变化。以滚阻为例,每降低10个单位的滚阻,就能节能25%。这意味着,原先百公里烧10升油,滚阻降低后只用7.5升油。

  市场销售火爆的背后,其核心是产品质量做支撑。据介绍,该企业十分注重科技研发,去年研发经费达3000万元,今年又增加了1000万元。

  实践也证明,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赢得广阔的市场。

  如今,该企业也确定了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做世界一流的重载车轮胎,不仅代表黄石制造,更能代表中国制造。

  启示二:

  以新理念提升产品附加值

  2016年产值3000万元;2017年产值6000万元;2018年产值预计可达7000万元——别看年产值规模不算大,可是,湖北巨鹏厨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者看得很长远,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这家公司很清醒地认识,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他们精准抓住厨具市场需求,从设计到生产到安装,用“一条龙式”的定制服务,让公司产品走进了星级酒店、学校、医院、机场,遍布全国各地。从2015年10月落地阳新,不到3年时间实现了新三板的上市。这是阳新第一家上市新三板的企业,开创了阳新工业史的先河。(下转第2版)

  “全国餐饮设备市场份额至少有600个亿,我们只占了千分之一的市场,这是蚂蚁和大象的差距。”该企业行政人事经理陈新寿说,未来还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可挖。

  在该公司制冷车间,记者看到了中台雪柜、吊柜、高升冷藏冷冻柜等多种产品。车间负责人秦金华自豪地说,“压缩机是进口的,采用了更好的柜体材料,保证了制冷效果。家庭用冰箱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达到的制冷,这里的冰箱只需要45分钟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产品研发团队总共10多人,80后、90后占到70%。该公司负责人洪景波认为,年轻人充满活力,思维没有定势,创新意识也很强,这是创新型企业的最宝贵的财富。

  迈向高质量,提升含金量。在这方面,该企业走在了前头,也尝到了甜头——高技术、新理念,意味着产品的高附加值,根据投入产出比,公司产品利润高达40%!

  启示三:

  用活加减法提质增效

  作为生态资源禀赋雄厚的阳新,工业起步较晚,相对薄弱。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阳新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开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能源产业,推进工业经济由低端制造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新关闭了60余家“五小”企业,8家煤矿2家钢企,14家化工企业,关闭淘汰60余家红砖厂,另有30多家采石企业实能矿山整治。

  尽管规上企业从136家减少为现在的114家,但工业发展的质量稳步在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7年达到34.37%,同比提高4.08个百分点。今年1-6月,阳新规上企业完成产值67.8亿元,同比增6.8%:工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这是2016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增长的背后是不断深入的工业技改。据统计,阳新县今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了122.2%。

  阳新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不断深入产业改造升级,一批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不少新产品成为省内“单打冠军”;在省“万亿万企技改工程”机遇下,阳新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能”做文章,引导县内规上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改。去年,阳新入库500万元技改项目50个,完成工业技改31.41亿元;今年1到6月,已入库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0余个,计划总投资50亿元。

  狠抓“减法”,也要用活“加法”。

  近年来阳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生物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引入凯迪电力、中广核电、宏光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企业,新能源发电量直奔30万千瓦规模,新能源产业逐渐成长为阳新第五大支柱产业。

  从“旧瓶装新酒”,到做好“新瓶”装“新酒”,再到新兴产业枝繁叶茂,阳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敞亮。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