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黄石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的决定提出,全面对接大武汉,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主动对接顺丰机场建设,加快发展临空经济区。主动对接武汉自贸区建设,加强与深圳盐田港深度合作,加快新港亿吨大港、多式联运、综保区等建设,再创“黄石港”新优势。
市委书记马旭明强调,随着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接武汉将会极大带动黄石发展。要充分学习嘉兴对接上海经验,仔细研究如何在产业、交通、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全面对接武汉。
与武汉对接融合,黄石有着先天优势,无论是在交通、产业和文化旅游等方面,黄石都在积极作为,这些都为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缘相近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黄石和武汉一直以来有着很深的渊源,两城习俗相似、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对接共建源远流长。享誉世界、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汉冶萍公司就是黄石与武汉的合作。建国后,黄石一直都是武汉的“工业粮仓”。
今年的武汉两会提出,要把武汉建设成世界亮点城市,从“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这对于武汉而言是个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黄石何尝不是一个机遇呢?黄石要对接武汉,就是要通过武汉连通世界,通过武汉发展黄石。
“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力一线城市人口和产业转移,周边的一些城市也能得到飞速发展。城市之间的互动频繁,对双方都有好处。黄石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是实现快速发展最现实的选择,主动对接中心城市是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最关键的措施。如同北京与天津、上海与苏州,黄石的发展完全可以依托武汉这棵“大树”向上攀爬。
2016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怎么实现这一目标?“对接武汉,依托长江”的区域战略合作很有必要。规划提出,黄石应该进一步巩固提升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地位,实现与武汉的产业配套和错位发展。以铁山、还地桥、保安、金牛、金山店为主体,加快推进黄石的西部开发,打造对接武汉的光谷大道产业示范带。同时,推进“九江—黄冈—黄石”省际毗邻城市组团合作发展,协同推进沿江铁路、高速公路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联动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打造沿江产业走廊、沿江综合运输体系。
产业相融
在江北的武汉邦之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出货口,等着上货的物流车经常排成排。
“最近这两年的市场好了,产品供不应求。”邦之德董事长吴晓峰说,邦之德2001年在武汉成立,经过长时间的市场积累和沉淀,逐渐站稳脚跟。2007年,企业将生产车间迁至黄石,与武汉公司分工协作、齐头并进。近两年,邦之德产量实现每年40%—50%的增速,产品基本覆盖全国范围。
近年来,依托武汉大市场、大流通的优势,黄石的服装、啤酒、饮料等工业产品,机床、电缆等机电产品,通过武汉市场来销售或中转,美尔雅集团、青岛啤酒等十几家企业在武汉设立了销售公司。黄石许多农副产品如藜蒿、松花皮蛋、黄石港饼、灵溪豆豉、富川茶油、珍珠果米酒等已经进入武汉市民的餐桌。同时,依托武汉开放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助武汉华人华侨经贸洽谈会、武博会、武洽会等各类经贸会展平台,积极对外招商,开拓国内外市场。
还地桥镇是大冶对接武汉的“桥头堡”,是大冶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市域副中心。该镇党委书记石国栋介绍,2017年,还地桥镇始终坚持“对接大武汉、紧盯空运港”两大方向,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养生、体育运动休闲和仓储物流“四大产业”,决战镇东高新产业园区和金桥传统工业区、锦冶路朝阳产业带、光谷路养生养老、临空经济带“四大阵地”,将还地桥建成武汉后花园、后基地。
2013年4月19日,大冶有色武汉总部大楼正式启用,标志着以武汉总部为战略管理中心的发展大格局已全面拉开;大冶引进了武汉重冶,西塞山区建设武汉光谷生物城黄石医药园,开发区打造黄石光谷联合科技城……
此外,在企业的产学研项目上,黄石借助城市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及武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人才和技术优势,密切与高校合作。据悉,我市共有130余家企业与50多家省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光机电、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农业、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领域,每年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100多个,签订300多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在发展的进程中,黄石与武汉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已经逐步迈向深入,依托武汉的汽车、信息、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发展以及光谷板块、临空经济板块、临港重化板块等园区发展,与武汉工业发展实现深度对接,黄石产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牌子在武汉、基地在黄石,工作在武汉、休闲在黄石的路子越来越明晰。
交通相联
翻开地图,黄石静卧在武汉东南角,两者相距百余公里,一座九省通衢的中部梦想之都,一座矿冶基因深厚的新兴之城,城市共同的频率,都跳动着发展脉搏。对接武汉,交通先行。
48分钟!这是黄石北站乘坐城际列车到武汉站的时间。时间距离缩短了空间距离,从黄石到武汉的交通优势决定了两地同城化条件基本具备——武黄高速早已开通;黄石至武汉快速通道项目中,武汉段、黄石铁山段均已建成通车;武阳高速公路今年即将开建;黄石到武汉的城际铁路于2014年开通;武九客运专线(湖北段)已经实现运营通车……黄石与武汉同城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
2013年4月,黄石境内两条对接武汉光谷大道的道路正式开工建设,一条为黄(石)鄂(州)一级公路,一条为锦冶大道。
经这两条道路,进入武汉中心城区光谷,约60公里,而原先经团城山、武黄高速公路,进入武汉中心城区光谷,约120公里。“快速路”可使里程缩短一半,时间节省一半,最快30分钟可进入大武汉,形成黄石对接武汉的半小时经济圈。
目前,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黄石段项目正在规划实施,项目规划起于武汉外环凤凰山互通,经武汉东湖高新区、鄂州梧桐湖新城、大冶市东风农场、还地桥、金山店、大冶城区以西,到达阳新浮屠、县城以西,并联通杭瑞高速。
随着交通设施的布局、完善,发展的坦途在一点点铺展开。黄石到武汉、大冶到武汉、阳新到武汉,一条条道路,如同一个个敏锐的触觉神经线,与武汉紧密相连,路通了,带来的是更多的资源流转、信息互通、机遇共享,黄石和武汉,将共同演绎发展之曲。
文旅相牵
对接武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最佳切入点,更是最好的引爆点。
作为黄石旅游产业的翘楚,阳新王英镇仙岛湖风景区经过长期发展,定位为打造以武汉为主,周边城市为辅的“城市后花园”,将主要目标盯在武汉游客市场。
王英镇镇长李冠男说,为了更好地对接武汉市场,王英镇致力于推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对照国家A级景区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从旅游战略上,从过去的“游山玩水”改为“登山观湖”。
在仙岛湖风景区经营了10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士王炜今年投资近千万元修建玻璃栈道,运营当天就吸引了大量武汉游客前来游玩。他说,今年上半年,得益于风景区修建了新的旅游公路,游客量增长了30%,其中60%客户就来自武汉地区。为了对接武汉,他在武汉成立了营销中心,与当地各大旅行社、户外俱乐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共享武汉市场蛋糕”的战略,让他的企业走得越来越远。
以仙岛湖风景区为代表,旅游资源丰富的黄石,向武汉游客伸出欢迎的双手。
保安湖红星半岛上,大货车满载沙和土方,往来穿梭,热闹非凡。这是记者在大冶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的施工现场看到的火热一幕。未来,这片尘土飞扬的巨大空地,将变身为令人沉醉的千亩花海。
2015年5月17日,苏州枫彩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投资建设的大冶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正式落户保安湖的红星半岛,项目总投资15亿元。这里将建有千亩花海、水上度假中心、五星级度假酒店、婚礼教堂等旅游景观项目。半岛上还将建设一个风情小镇,实现观光、旅游、娱乐、住宿于一体,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欢乐岛”。据悉,整个生态观光园将按照国家级4A景区的标准建设,计划用3年建成,年预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这里距离东风农场进入武汉的“快速路”,仅只有10多公里路,武汉区域的游客驾车过来,最快只要十多分钟。“武汉游客是我们重点吸引的人群。”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武汉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旅游消费需求市场巨大,他们将紧盯着武汉,积极承接武汉地区游客,打造成为武汉周边游的热门景点。
2017年,黄石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3亿元,接待旅游人次2219万。随着对接武汉的进一步深入,相信“黄石游”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武汉客”身影,黄石作为武汉后花园的地位也将日益彰显。
精彩黄石,“江城游客”将来“添光加彩”,全域旅游,武汉力量将来“助力加油”。
对接武汉 借力赶超
时间:2017-08-15 10:15
(黄石日报 记者 王鹏 刘佳 易木生 殷珂 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