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传统新兴未来 黄石产业“三线并进”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4-01 08:48

分享:

   春天,是播种季,也是收获季。

  3月28日,大冶特钢携三大核心技术亮相院士专家评审会,获评“国际领先水平”。破局智能管控、颠覆传统工艺、驰骋新能源赛道,大冶特钢科技成果全面开花。

  这是钢花四溅的工业黄石。

  今年1-2月,黄石一批重点企业持续发力,保持两位数增长,弘盛铜业产值同比增长20.7%,华中铜业产值同比增长59.12%;一批重大增长点产能进一步释放,诺德新材料新增产值6.66亿元,长城汽车新增产值3.75亿元,众冶矿业新增产值1.72亿元……

  传统产业也是高端产业

  在老工业城市黄石,传统产业也是高端产业。

  不久前,弘盛铜业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生产决策和调度提供智能化支持。这个全国铜冶炼行业首座卓越级智能工厂,正一步步向“黑灯工厂”迈进。

  更智能的产线,让弘盛铜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领先同行业平均水平60%以上,1-2月,该公司产粗铜71000吨,电解精炼铜52000多吨。

  在新港园区的另一边,宝钢黄石公司则瞄准产品的高端化、绿色化。1-2月,该公司以高端彩涂产品“蓝保时”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300%,产品卓越的耐腐蚀性备受客户推崇。

  3月14日,在“东楚科普大讲堂”科普报告会现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船舶管理中心海务主管、高级船长沈权点赞宝钢黄石公司“蓝保时”涂镀板。作为中国南极科考秦岭站的建材,“蓝保时”涂镀板致密性更高,水滴落在涂层上马上滚落,不会结冰,为科考队搭建起了安全温暖的小屋。

  一开年,大冶特钢就在忙着交付风电主轴承用钢。大冶特钢16兆瓦及以上大兆瓦主轴承用钢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还凭借高可靠性、长寿命和低故障率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中国风电行业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

  从盾构机主轴承到风电主轴承,从高铁轴承到航空轴承,大冶特钢不断淬炼“钢中之王”,“转”动大国重器。

  2月10日,大冶特钢生产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用厚壁蓄能器特种钢管经用户验收合格。该产品将用于40万吨级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项目,标志着大冶特钢的厚壁蓄能器特种钢管向高端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

  新兴产业也是智能产业

  薄如蝉翼、吹弹可破,用来形容一片3微米厚的铜箔,一点也没夸张。

  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新研发出的3微米厚铜箔,其厚度相当于普通A4纸的三十三分之一。

  虽然极致轻薄,这里产出的铜箔又具高延伸率和高抗拉强度,可以让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铜箔使用量减轻50%,体积减小10%,延伸率最高可达5%以上。这也意味着,作为电池负极的铜箔越薄,电池中能存放的极片便越多,续航里程就越长。

  铜箔一点点变薄,产业却越来越“厚”。春节期间,诺德加足马力、乘势而上,火热生产。

  同样开足马力赶订单的,还有黄石永兴隆电子有限公司。一季度产值达到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

  一季度,黄石一批电子企业快速增长,广合精密产值同比增长79.03%,沪士电子产值同比增长60.74%,台光电子产值同比增长43.55%。

  3月,台光电子对新引进的50台(套)设备安装和调试,为二期扩能投产做准备。受益于AI赋能带来的通讯传输技术演进、AI服务器出货进一步升温以及超高算力芯片的载力要求不断提高,台光电子决定增资扩产高性能覆铜基板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将新增360万张基板。

  黄石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也表现抢眼。

  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2025年销售火爆,各个主打产品订单饱满。公司形成以抗肿瘤药为龙头、以现代中西药为两翼的现代综合型制药企业和湖北省抗肿瘤药生产基地。

  日前,该公司产品陆续上新:在普药方面,以糖尿病药为突破口,开发了格列吡嗪胶囊;“四磨汤颗粒”“康妇炎颗粒”“复方新香兔耳风片”等新药也相继研发、投产,持续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

  未来产业即是绿色产业

  3月7日,大冶市姜桥制氢厂送电成功。

  姜桥制氢厂不仅是湖北目前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开展岩穴储氢科研攻关项目。制氢厂年产氢气量可达1800吨,是集制备、储存、加注、应用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

  电解水制氢,用电量大。在制氢工厂旁,耸立的山坡上,数十块巨大的光伏板嵌入山体,这是大冶利用废弃矿山正建设的30兆瓦光伏电站,以提高制氢用能的“含绿量”。

  废弃矿山外,铺设光伏。矿山内,已被挖空的山体内,长30米、直径5米的圆柱形储氢硐室正在建设中,通过近百米的输送管道,安全储存工厂产出的富余氢能。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绿电4亿度,年减排22.78万吨二氧化碳。

  在大冶东综合能源站,3台加氢机建成。作为大冶市氢能应用场景之一,该站具备油、电、氢“三位一体”加储能力,可满足多种类型车辆补给需求。

  能源站即将投入使用,5分钟就能让一辆氢能公交“喝饱”氢气。大冶计划建设13处新能源站,包含加油站、加氢站、充电休息服务区等,目前有3个能源站在建。

  除发展氢能公共交通外,大量矿用机械及车辆也将成为大冶氢能源产业链上的应用对象。该市正在公开招标采购一批氢能车辆,涉及31吨氢能自卸车、氢能宽体矿卡、氢能装载机、氢能挖掘机等,不断丰富未来氢能应用场景。

  大冶湖高新区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被纳入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

  黄石,早早在全省率先出台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布局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氢能产业等10条新赛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能。至2029年,发展壮大1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100亿元。

  不论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齐齐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托举黄石这座工业之城,活力满满,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