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风采

东贝机电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给高端压缩机装上“中国芯”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7-15 08:15

分享:

   深夜的东贝实验室灯火通明,黄河盯着屏幕上的流体仿真曲线突然兴奋起来:“找到涡旋损耗点了!”胡衍开闻声抛来参数本,程帅已启动样机测试台。这是湖北东贝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研发小组的寻常一夜。

  今天,市场上每4台冰箱中就有1台冰箱的压缩机来自东贝。能够始终站在市场的前沿,东贝凭借的是领先的技术与人才。在众多研发人才中,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用CS双缸商用压缩机打破国外20年技术垄断,给高端压缩机装上“中国芯”,在科技报国的路上写下“奋斗有我”的青春诗篇。

  一个问题百分百解决

  在东贝压缩机研发中心,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实验数据,成了泵体结构设计师胡衍开的日常。

  泵体结构设计是压缩机研发的核心环节,一个新品从研发走向市场,少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胡衍开和同事常常要为了一个零件的优化,反复设计十几版方案。

  “每一个数据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产品性能。”这份工作教会胡衍开的第一课,就是耐住性子与时间赛跑。

  2021年,团队在冷量提升项目方案设计初期遭遇瓶颈,经过多轮试验验证,压缩机运行产生的冷量始终低于设计目标值。

  胡衍开沉静下来,从问题根源入手,逐一排查可能影响冷量的因素。实验室的工作台前,他反复拆装零件,记录下每一组试验数据。那段时间,胡衍开常常加班到深夜,桌上的咖啡换了一杯又一杯。

  在一次讨论中,胡衍开大胆提出融合工艺制造、流体力学及传热学技术的创新理念,提议从流道系统入手进行突破。这个想法起初遭到一些质疑,但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得到了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一心一意投入到设计验证与仿真分析,光是流道结构的草图就画了厚厚一沓。方案定稿后,胡衍开和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开展了20余项流道验证试验。当最终数据出来的那一刻,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新型流道系统有效提升了压缩机3%~5%的性能,困扰团队的冷量不足问题解决了。

  一个项目高质量完成

  作为一名在东贝工作了5年的研发工程师,程帅主要负责一些标准认证和测试。每天,程帅的工作都围绕着零件展开:组装适配零件,对零件和组装过程进行精细优化处理。

  研发车间里,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设备,他和同事常常要徒手搬抬,时间久了,手掌磨出了一层厚实的茧子。

  来到研发中心没多久,公司发布了一个重要的揭榜项目,涉及商用双缸压缩机的性能升级,程帅毫不犹豫报了名,“总觉得年轻就该多闯闯,不能怕犯错。”

  然而,就在项目攻坚期,实验组的另一组成员被临时派往外地出差,程帅不得不一肩挑起了额外的测试工作。

  日常工作与项目任务的双重压力,让他的工作进度大打折扣。在一次项目例会上,因为部分测试数据未能按时提交,程帅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那次以后,程帅白天高效处理日常工作,下班后,一个人对着成堆的零件反复进行组装和实验。最艰难的时候,他曾一天进行了10多个小时的零件适配测试,“每次组装完,看着压缩机平稳运转起来,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最终,团队不仅赶在项目研发周期内完成了任务,经过测试,新产品的性能比项目计划书中的目标还要高出10%。

  如今,程帅参与研发的商用双缸压缩机已批量生产,在各地的冰淇淋机上稳定运行。

  一个细节须反复考量

  在研发团队里,包装设计工程师李洋是唯一的00后,却早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担当。

  包装设计工程师的工作,远比外人想象的复杂。产品的尺寸、重量、材质,集装箱的空间大小,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路线的路况……每一个细节都是李洋在设计包装时必须考量的因素。

  如何在集装箱有限的空间里装入更多的设备和配件?怎样用更少更环保的支撑材料制作出承重值更高的包装?带着这些问题,李洋白天跟着师傅们在车间学习,记录下各种产品的参数;晚上回到宿舍,对着专业书籍和设计软件钻研,常常学到深夜。

  去年,一单发往俄罗斯的出口产品在多次转运途中,包装突然垮塌。接到消息后,李洋立刻跟着团队赶往现场“抢救”。他和师傅们争分夺秒,仔细检查每一个受损的包装部件,制定抢修方案。不到两天时间,垮塌的包装恢复如初,确保了产品能够按时送达客户手中。

  这次经历让李洋深受触动,他主动加入包装研发小组,和同事们一起认真分析此次包装垮塌的原因。他们从材料的抗压性能、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多种支撑架、充气包等多功能包装填充物。

  经过反复的优化改进,新的包装终于批量生产,并成功应用于各种产品的货运中,大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

  一个参数测试了数月

  今年34岁的黄河,是这支年轻团队中的大哥,作为东贝压缩机公司开发部的一名主管工程师,他先后参与了双缸压缩机、超高效压缩机、微型压缩机研发等一系列技术攻关项目,荣获数项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

  一直以来,冰箱压缩机技术有两大难点,一是能耗性能的提高,二是噪音的降低。

  “能效每提升0.01,都要脱层皮。”黄河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成百上千版设计稿。为优化活塞间隙,团队装机测试100多套方案,每套方案需3台样机连续测试4小时,历时数月才锁定最佳参数。

  在公司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背景下,黄河和团队成员仅花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新产品的研发和试制,并在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种持续研发创新的企业氛围,让东贝超高效变频压缩机COP值从2009年的2.03跃升至国际领先水平,累计节电量可满足百万人口城市全年用电。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团队会不断提高研发效能,争做行业标杆。”展望未来,黄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