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成果均达国际领先、获47项专利、制定10项团体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如三月繁花,在中国近代“钢铁摇篮”绽放。3月28日,大冶特钢携三大核心技术亮相由湖北金属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会,以“国际领先水平”的硬核实力,展示“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特钢引领企业”新图景。

破局智能管控:无缝钢管生产迈入“全流程智能化时代”
在“高端装备用特种无缝钢管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关键技术”项目中,科研团队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三大难题:通过物料精准跟踪与异常容错技术,在460中厚壁产线实现多区域全视场物料精准跟踪;依托全流程多炉型智能温控系统,实现多区多炉型高精度集约化生产;首创多目标协同优化算法,实现特钢热加工全工序自动提料、自动配料、一键排程和质量一贯制管理。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1件、科技论文30篇、软件著作权28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团体标准5项,技术已赋能10余家企业。
颠覆传统工艺:高端装备用不锈钢制造开启“绿色革命”
在特殊环境下高端装备用不锈耐热钢领域,研发团队以三辊斜轧替代热挤压工艺,生产大口径中厚壁无缝钢管壁厚达115mm,成本降低15-20%。独创的不锈钢控温控压控流量水淬技术,实现耐腐蚀、超深井用油管等产品进口替代并批量出口,广泛应用于斯伦贝谢、中石油等供应链。项目获发明专利14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全球高端不锈钢制造的“新标尺”。
驰骋新能源赛道:特殊钢锻造“中国芯”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电驱传动系统用高品质特殊钢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三大突破:超低氧冶炼工艺使氧含量压降至5ppm以下;无缝钢管替代圆钢碾环工艺使电机转轴制造周期缩短25%,材料利用率提升30%;低碳齿轮钢球化退火工艺时间缩短50%。项目获12项专利(含8项发明专利)、制定3项团体标准,技术已应用于比亚迪、上汽等企业,占比亚迪自产电驱传动系统用钢50%以上。
评审专家指出,这三项成果构成高端制造的“黄金三角”,既有基础材料革命性突破,又有智能生产系统性重构,将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大冶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学表示:“三项科技成果凝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智慧,公司将加快成果转化落地,持续为特钢强国建设贡献‘钢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