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风采

填补我国产业空白!宏和电子生产超薄“布”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5-10 15:35

分享:

在PCB行业,铜箔与玻纤布是上游产品,谁能生产出更薄的铜箔与玻纤布,谁就能在业内拥有更多话语权。

5月9日,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和电子”)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自动捻线机飞速运转。

一根根直径为4—5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经过加捻后,便成了绕着纱管的玻纤纱。玻纤纱经过织布、退浆、表面处理等工序后,就成为了一卷卷的透明电子布。

这种电子布,是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但极薄、超薄电子布生产技术门槛较高,关键技术一直是日本、美国等玻纤纱生产企业把控。

近年来,宏和电子与高校携手,在国内率先攻克高端玻纤纱关键核心技术,并加力技改,实现生产设备升级、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宏和电子生产的玻纤纱,单丝直径4微米,是头发丝的1/20,成功打破高端玻纤纱的国外垄断。

“用我们最高端的玻纤纱,能生产出最薄型号为9微米的电子布。”宏和电子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说,实验证明,在300℃高温环境下,该电子布连续1小时仍保持性能完好。

将时间拨回2018年6月,总部位于上海的宏和电子来到黄石,2018年7月签订协议书,2018年12月破土动工,2020年9月一期项目点火试生产,年底实现稳产量产……一连串的时间节点罗列在一起,见证了“光启速度”。

在项目建设中,从打桩基到主体厂房封顶,从前期手续办理到施工问题协调处理,“项目秘书”采取了全天候跟踪服务。

窑炉是玻纤布企业的心脏,特别是生产超细纱过程中24小时不能停电,需要双回路电源。项目方提出申请认定其为一级重要电力用户,报装建设两路供电电源,且来自不同变电站。项目秘书程正道迅速上报,多方协调,第四天就拿到批文。

“开发区·铁山区的营商环境没话说,我们企业在这里投资很放心。”快速度的背后,与开发区·铁山区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密切相关。

从“先建后验”改革到零审批、零收费、零缝隙、零跑腿“四零”改革,再到实施一个部门管审批、一件事情高效办、一个窗口全服务、一支队伍全代办“四个一”改革……开发区·铁山区聚焦敢为敢闯转作风,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赚钱,我发展”理念,在黄石率先实现“五证”同发,一日办结,并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周末跑工地、重点项目和企业领导包保、“红黄蓝”挂牌管理等制度,开展一线办公,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2023年1月建成试产的宏和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是继年产3万吨电子级玻纤纱项目投资兴建的又一个项目,总投资8亿元,主要研发、生产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基材,广泛应用于智能数码、通讯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是世界各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宏和电子玻纤布项目经理孙小虎表示,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实现了宏和黄石项目电子纱、电子布一体化生产、经营,不仅与园区台光电子等电子材料上游企业形成紧密配套,而且打破了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制品国际垄断,填补了我国产业空白,实现了国外进口替代和行业历史性突破,对提升供应链安全性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张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