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信要闻

黄石名牌企业产值首破千亿的启示

   时间:2018-03-28

  核心提示:

  一个企业的名牌产品,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形象。同样,一座城市的名牌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
  “跟着劲酒去旅行”的广告,让更多的外地人有机会了解黄石,而在黄石本地人的印象中,说起大冶,联想到的地理标志就是劲酒。这,就是名牌力量最直观的显现。
  据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市名牌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173.95亿元,同比增长22.8%,名牌企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让我们注意到,我市品牌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49.8%,美尔雅、东贝、新冶钢、三丰智能等29家企业上榜湖北省名牌,数量仅次于武汉和襄阳,居全省第3位,黄石名牌企业正在发力。

  启示一:名牌竞争力——企业产品产值贡献率达49.8%

  据市统计局介绍,2017年全市名牌企业的统计数量是76家,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9家的总量中,占比接近10%。品牌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49.8%。
  历数近5年来我市名牌企业的年产值,从2013年的701.98亿元,到2014年的745.02亿元、2015年的862.24亿元、2016年的965.1亿元、2017年的1173.95亿元,数据显示,我市的名牌企业经济发展稳健,年产值可谓一年一个台阶,2017年同比增长22.8%,更是实现了一个大跨步。去年,全市名牌企业资产总额达1308.76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利润70.75亿元,同比增长61.9%;上交税金47.77亿元,同比增长24.6%。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我市名牌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比增长也达到了68.2%。连续两年增速超过60%,从中不难看出,黄石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正在显著提高。
  在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马小林看来,2017年黄石名牌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过数据表现出来的连年增长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加直接的推动因素,是去年名牌企业产品的“量稳价增”。以大冶有色、新冶钢和华新水泥等龙头企业为代表,我市名牌企业的主导产品去年整体市场形势都较好,受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产量也都有所上涨。产量稳,价格高,企业产值自然增加。
  更加喜人的是,今年元月份,湖北省质监局发布了2017年度湖北名牌名单,黄石有美尔雅、东贝、新冶钢、三丰智能等29家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武汉和襄阳,居全省第3位。
  这29家中,新增企业就有14家。可以预见,2018年,黄石的名牌企业产值将再创新高。

  启示二:名牌创造力——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在这批名牌企业中,黄石人耳熟能详的“老牌选手”仍然是本次首破千亿元的主力功臣。
  76家名牌企业中,除一家从事地矿开采外,75家均为制造业企业。行业分布的前五类主要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家;医药化工业12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家;农副食品加工业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6家。
  名牌企业最多的有色压延业,以大冶有色为代表,集中在大冶地区的铝型材企业为中坚力量,去年的产值总量有540多亿元,接近全年名牌企业产值的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华新水泥为龙头,去年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水泥行业全年利润总额超过30亿元。
  这五个行业的48家名牌企业,年产值占去年名牌企业产值总量的63%。
  “传统名牌企业的基础扎实,近几年来,又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稳住了市场份额。”对于目前黄石名牌企业中,传统行业老牌企业唱主角现状,马小林将其主要归功于“技改”。
  据市经信委今年1月份统计,2017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近年来,新冶钢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技改,主攻军工航天、汽车特种钢材。新生的新冶钢,以“特”字当头,推进“合金棒材”“特种钢管”“特冶锻材”等基地建设,不断促进产品由常规向高端转移,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之一。
  同样,劲牌公司投资100亿元,新建健康白酒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东贝公司以技改为契机,推进智能家电园建设;三丰智能兼并重组引进世界先进机器人生产线,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

  启示三:品牌向心力——企业创牌积极性明显提升

  早在2016年,东贝就以“技术引领、变频为先”的指导思想,全年共开发新产品74个,在全球新品发布会上,VFA变频产品以“小外形、高能效、低噪音、高可靠性”的几大特点博得客户青睐,VFL、VFA系列产品量产,标志着东贝在变频压缩机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
  持续的、大力度的研发投入,让东贝始终维持着旺盛的市场生命力和竞争力。
  大冶有色质检计量中心的计量科副主管李智也表示:这些年公司积极谋求转型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改造设备,改造生产,整个工艺水平在全国同行业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能耗污染大幅下降,周边的空气质量跟以前相比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在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上,毫无疑问,底蕴雄厚的大企业更加重视,也更加有能力。然而,品牌的价值就体现在对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力的直接提升上,如果企业一开始就忽视了对产品研发投入,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品牌无从而来,效益难以实现,后续的市场开拓也就更加艰辛。除非痛下决心,大力研发对产品更新升级,否则恶性循环的怪圈就始终无法打破。
  说起山茶油,大多数黄石人都会想起的一个牌子就是“富川”。在本地人心中,这个名字似乎已经熟悉了十多年,是当之无愧的黄石名牌。
  然而,这家生产富川山茶油的阳新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却在2017年交出了一份不够让人满意的成绩单。据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去年,该企业的年利润总额不到50万元,同比显著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冶灵乡的枫桥山茶油有限公司,该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利润总额过千万元,同比增长超过80%。
  这两家企业,前者成立于2002年,后者成立于2009年。“年龄”相差7岁,后者却能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思索。
  据公司网页介绍,枫桥山茶油有限公司的生产设备引进自国外,拥有构成原料烘干、冷榨、精炼、罐装、包装五大体系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设备为目前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并且特邀了中国油茶协会及武汉工业学院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作为监制单位。
  显然,“科技含量”成为了这场比较中的关键因素。
  “如何做好品牌维护,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重视的,吃老本也是不能一劳永逸的。”马小林认为,当下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市场更新的速度也常常让人措手不及,如何精准区分消费群体、开发新品种、开拓并占领市场,是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重大功课。
  “黄石的名牌企业,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供挖掘。”马小林表示,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就是加大名牌培育力度,提升黄石制造自强意识,并持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意识。
  2017年,我市将新增湖北名牌的奖金,从1万元提升至10万元,复评企业从0万元提升至5万元。在该政策的激励下,去年新申报湖北名牌的企业,同比增加了78.57%,复评企业也全部参加了申报工作,为新增14家名牌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市质监局也表示,将全方位营造品牌建设的氛围,帮助黄石企业夯实质量基础,争创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振兴黄石制造,树立黄石企业高品质形象。(黄石日报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