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记者 王鹏 董浩 罗炜)
2017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赶超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跨过谷底、实现反转,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平稳增长与结构优化升级相互促进、新旧动能有效接续转换的创新转型之路。
高新技术助力黄石“智造”
1月29日,在黄石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黄石慧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00台CNC数控机床整齐排列,颇有气势。操作箱里,工装模具上稳稳“托”着手机壳,机械手灵活切割,几分钟后,一个崭新的金属手机外壳新鲜出炉。“生产手机外壳的工装模具,就是我们这里生产的。”该公司总经理邓宏平说,手机工装模具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误差不能超过正负5微米。据了解,该园区生产的模具越来越小巧、越来越高端。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知名品牌手机的外壳模具,正从这里走向世界。未来,这里还将引进智能机器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的“智造”,最终形成智能模具制造的全产业链。
与园区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不同的是,去年5月,一家入驻云域(黄石)众创空间的企业引起了众人的关注:90后年轻老板余洋,为黄石带来了首个互联网手游项目。成立时间并不长的广州猫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手游发行为核心业务,向整个手游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内手游领域知名的新兴企业。其核心团队,大多历经国内一流互联网文创项目实战。目前,余洋在黄石成立了广州猫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黄石蓝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开展手游精细化运营业务,力争三年内发展成千人规模的公司,并力争在3—5年内在创业板上市。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推经济发展,一大批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黄石扎下根来。目前,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达200余家。去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41%,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领域增速达到10%以上,其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21.1%和15%。此外,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华新水泥“湖北省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申报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省科技厅认定,黄石市智能物流输送装备及工业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运作,已对外转化技术成果两项。黄石铜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黄石湖理环保节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工作已经完成。湖北理工学院牵头的智能模具产业研究院及市质检中心牵头的模具材料产业研究院正在积极推进。
创新改革激活企业热情
1月30日,位于市开发区的海尔日日顺鄂东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项目工地现场,寒冷挡不住火热的建设热情,工人们正加紧施工。目前,该项目1号厂房钢结构主体框架施工已完成,2号厂房基础已完成,正在进行立柱施工,综合楼正在进行承台施工。
“原以为要一年半载才能动工,现在有了先建后验,我们从申报到拿到施工通知单,仅用时三天。今年4月份就可以投产。”谈到项目推进惊人的速度,日日顺项目专员李贵方为我市实行的企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模式点赞。
一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用在审批上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是79个工作日。而实际上,项目业主花在审批上的真实时间,远远大于79天!
能不能让审批时间短一些,再短一些?市长董卫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而早在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决定在开发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并成立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分中心,负责开发区内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协调工作。一个月后,审批服务分中心在开发区成立。
同时,开发区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报建阶段承诺审批制,即“先建后验”模式——企业项目在完成工商营业执照、项目备案或核准后,只需要出具规划部门的项目选址和规划条件,国土部门的土地预审意见后,并签订一份《承诺书》,就可以设计、施工了。在建设过程中,逐步补充完善资料,竣工后接受验收。
实施“先建后验”,会给企业带来多少便利?
去年8月24日,定颖电子拿到二期项目施工通知书,这也是黄石实施“先建后验”模式以来的首张施工通知单。从申报到拿到施工通知单,仅用了不到三天时间;而对于赫得纳米科技(黄石)有限公司来说,其减薄镀膜项目拿到施工通知单,仅用时1天。
记者了解到,实施“先建后验”模式后的审批时限,从原先的79个工作日缩短至28个工作日,为企业大大节省了跑审批的时间,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去发展。据统计,从去年6月底成立至今,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分中心已经发放12张施工通知单,减免审批费用26万元。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赶超发展靠实体经济支撑,实体经济壮大需要“金融活水”润泽。
1月31日,黄石咪力公司,豆奶生产线24小时换人不停机,保持满负荷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到目前,生产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已经排到3月底。
2015年,咪力公司察觉到豆奶行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果断投资5000万元引进国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可就在完成一期投资,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时候,遭遇银行抽贷、压贷,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同时,还承受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市场上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企业一下陷入绝境。在生死存亡之际,政府伸出了援手。
“在政府金融政策的帮助下,我们与建行签订了信贷合同,不到一周时间,800万贷款到账,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黄石市咪力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爱容说,有了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咪力公司制定了整体突围方案,先是启动这条省内最先进的豆奶生产线,为6家知名品牌代加工,同时加紧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咪力公司的销售网点已覆盖全国11个省、自治区。
咪力食品的逆袭是我市创新开展金融工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例子。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撑作用,有力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去年,我市研究出台了“金八条”、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政策,为推进我市转型发展明确了金融支撑意见,提供了有力抓手。
针对企业“融资贵”难题,我市组织政银企对接会,发挥联系协调作用。组织“早春行”活动,签订重点企业、项目226个,涉及金额200.65亿元,履约户数220个,履约率97.34%;举办开发区政银企合作活动,签订信贷合同17.52亿元;组织金桥会银企对接,促成12.4亿元合作协议;多次组织“双千”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12.4亿元,为企业降成本9.35亿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我市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和帮助辖内有色、华新、十五冶等重点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建设项目40余个,对外直接投资2亿美元,全市企业累计跨境融资5.19亿美元,同比增加4.22亿美元。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枝繁叶茂。2017年,我市6家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超1100亿元,全年融资165亿元。成功发行2支企业债券,募集资金25亿元。新增省级银种子企业(13)20家,四板企业149家。
优惠政策让人才聚黄石
“来黄石已经6个年头了,非常喜欢这座城市,有山有水有灵气,包容性强,更重要的是,令我充分感受到市委、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我决定扎根黄石,发挥所学所长,为企业、为黄石作出自己的贡献!”1月22日,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部长许志辉动情地说。
许志辉是黑龙江人,2005年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黄石首批“东楚英才计划”人选,今年又入选了我市首批“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得知入选了这个人才支持计划,许志辉非常高兴,“条条优惠政策都非常实在,这也说明了黄石的人才工作向纵深进展,重视人才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他说。
除了许志辉,湖北国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兵也是我市重视人才、扶持人才一系列政策的受惠者。该公司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黄石,主要生产现代农机产品,是国家重点鼓励产业,列选为“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一来到黄石,郑小兵便入选了首批“东楚英才计划”,“市里给我在白马山小区奖励了一套精装房,拎包入住。”郑小兵说,除了奖励房子,还给他个人发了不菲的奖金。“在土地、办证等多方面,市委、政府都不遗余力地给予协调和帮助,切切实实感受到黄石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的重视。”郑小兵说。
2017年3月,市财政局联合市人社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企业用工岗位补贴工作的通知》,并专门资金筹集2000万元。开发区电子信息企业用工可享岗位补贴,每人每月最高可获补贴800元。
为让更多优秀大学生在黄石成就建功立业梦想,为黄石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7年4月,黄石实施“我选湖北·筑梦黄石”引才、聚才计划。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七大平台”,开展九大优惠政策引才、聚才,力争五年内吸引大学生在黄实习实训15万人,引进大学生在黄就业创业5万人,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00个以上,新建人才公寓5万套,建立人才创新创业超市30家。
2017年8月,黄石市出台《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又称引才“黄金十条”。 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补贴、医疗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项目资金支持、柔性人才奖励、医疗保健服务、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和“一对一”专员服务等方面给予补贴奖励,
根据2017年8月我市出台的《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及申报评选规定,1月10日,我市27名“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首批拟入选人员名单公示。公示通过就意味着27名专家人才可享受个人所得税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医疗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项目资金支持、柔性人才奖励、医疗保健服务、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服务、实行“一对一”专员服务等“黄金十条”优惠政策。
根据个人需求及工作地点,由市、县(市、区)统筹提供周转性人才住房并对租金进行全额补贴;在我市工作居住满5年,为黄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可奖励高层次人才产权房一套。自行租房的,参照政府人才公寓租金、面积及年限给予租房补贴。
据介绍,“黄金十条”是为支持我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引进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而专门定制。每年,我市还斥资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
不只高端人才,一般企业用工,从招工到稳工,市开发区“一帮到底”。2017年4月,开发区出台《关于做好开发区三大产业用工稳定员工队伍的若干意见和实施细则》,设立招聘补助资金。开发区财政将在3年安排6000多万元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资金,定向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分别设立了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资金、校企合作补助资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补助资金、企业实习实训补助资金、以工代工补助资金、职业介绍补助资金以及招聘补助资金。
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黄石在这条创新转型之路上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