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西塞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招商引资签约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5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两次项目拉练排名全市第二。去年,西塞山区获批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年增长超过10%。数据显示,西塞山区不仅是块投资热土,而且老百姓的口袋鼓了,消费能力持续增强。

深厚底蕴和红色基因
助力特钢之城

3D打印技术是利用特钢与合金制作的丝材作为材料,依据三维制图设计好的图纸,通过电脑控制,将丝材打印成所需要的部件。这些部件,因其造型独特,是铸造工艺难以完成的,通过3D打印的部件,比一般铸造件更耐高温和高浓度的酸碱,可用于船舶、化工、核反应堆,以及航空航天设备等。
打造现代化特钢之城,西塞山区有何底气?西塞山下,十里钢城。大冶特钢的前身可追溯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大冶钢铁厂,迄今已有109年历史。大冶特钢助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北斗”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近60年的历史进程中,大冶特钢均提供了关键部件用钢。

大冶特钢还有着“红色基因”,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经毛主席批准,对大冶钢厂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开始了新中国第一个特殊钢厂的建设,被誉为“共和国特钢长子”。1953年、1958年,毛主席两次视察大冶特钢,嘱咐“办大办好”。如今的大冶特钢是我国生产特钢历史最悠久、中国特钢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棒”“管”“锻”三大生产基地,形成了轴承钢、汽车用钢、能源用钢、航天用钢、机械用钢、工模具钢六大品牌。
大冶特钢投资35亿元建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目前基本完工,不仅完善了企业产业链,还将提高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全面提升焦化产线的节能环保水平,同时每年将减少外购焦炭60万吨。该项目年产值50亿元,利税10亿元,安排360人就业。
模具钢是制造业之母。模具钢产业是西塞山区优势产业之一,该区年产模具钢最高可达53.6万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其中,挤出模具材料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5%以上,部分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塞山区招商引资大放光彩,上半年,投资30亿元的特钢产业下游“延链”风电项目,投资10亿元的PCB产业上游“补链”项目成功签约落户,计划投资近20亿元的一家特钢链条项目将于近期正式签约,重大项目招引取得历史性突破。投资2.5亿元的荣美智能制造项目,投资1.1亿元的川冶新材料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联铸重工项目正在加快速度推进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