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体系化推进中小企业深层次数字化改造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10-24 08:14

分享:

试点目标

  充分发挥我市在全省工业互联网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先行优势,进一步聚焦铜铝精深加工业、特钢精深加工业、光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建材制造业五大试点行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生态集聚、长效赋能”的原则,通过分梯次推进、链群式引导、平台式支撑、全流程服务的思路,体系化推进全市中小企业实施深层次数字化改造,着力探索符合黄石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模式,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典型范式。

  ◆完成5大细分行业45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建成30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7家数字化水平四级试点企业,实现410家拟改造规上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全覆盖。

  打造规模化数转样板

  塑造雁阵式企业梯队

  ◆持续加强数字化融合应用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赋能作用,力争新培育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构建高品质供给矩阵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企业,集聚一批具有较深行业知识积累和服务能力的解决方案集成商和细分行业场景服务商。每个行业培育5-10个数字化服务商,精准化打造至少200个“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

  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

  ◆推进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细分行业深度融合,加快运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新技术,形成30个人工智能、数据管理应用等典型案例和场景。

  推动链群式融通转型

  ◆推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赋能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打造8个“链式”转型案例、6个集群园区转型案例。

  夯实试点工作基础

  做好两级试点工作衔接

  全面梳理省级试点企业台账、服务商资源池,择优遴选具备发展潜力的省级试点企业纳入国家级试点储备库管理,实施重点培育和动态跟踪。

  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

  为试点工作标准制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细分行业转型路径研究等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数字化赋能体系

  搭建线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试点工作的全流程闭环、全链条监管。打造线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集成咨询诊断、场景体验、人才实训、供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优选数字化服务资源

  面向全国范围公开遴选数字化服务商,形成解决方案集成商、细分行业场景服务商资源池和“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库。

  推动试点企业入库

  大力推动试点行业内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试点,常态化受理企业入库申请,分批公布试点企业名单。

  推动数字化改造进程

  供需精准适配

  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分行业、分场景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推动试点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精准匹配。

  诊转协同联动

  组织数字化服务商“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化改造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试点项目审核业库管理,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展。

  分类梯次改造

  推进小微企业轻量级改造,省级专精特新和规上中小企业重点场景深度改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系统化集成改造。改造并通过评测验收的试点企业,按照不超过改造实际投入的50%给予补贴,其中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三级、四级的企业分别最高补贴25万元、40万元、60万元。

  全流程综合服务

  公开招标遴选第三方服务机构为试点工作提供专业智力支持和政策、人才培训,跟踪指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常态化评测验收

  对完成数字化改造的试点企业进行常态化竣工和成效验收,出具评测验收报告。

  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采取“小批量、多轮次”的兑现方式,及时开展奖补资金兑现工作,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开展数转“回头看”

  通过核查试点企业软件系统运行数据流转和积累、企业人员使用情况等,确保数字化改造成果长效赋能企业发展。

  推广典型经验模式 

  培育一批转型标杆

  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标杆企业,引导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对标杆企业,再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对获评省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试点企业再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单个试点企业按照就高原则,最多享受1次标杆类奖励。

  打造一批典型模式

  推广龙头企业牵引的供应链“链式”转型,鼓励“链主”、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链上企业标准化改造。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驱动的产业链“链式”转型,加快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迭代升级。评选一批“链式”转型案例,每个案例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推广集群园区“面状”转型,聚焦电子电路铜箔、节能压缩机等重点产业集群,打造集采集销、中央工厂、众包众创等新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推动一批新质赋能

  依托AI城市建设,重点支持铜铝精深加工、特钢精深加工、光电子信息制造等特色行业的工业大模型开发,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每个典型场景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提炼一批路径指南

  研究编制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指南和场景指引,指导广大中小企业厘清转型思路、优化转型实践。系统总结全市试点工作成效,提炼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做法和模式。

  构建多维转型生态

  壮大数字化优质企业

  推动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深耕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评选优秀数字化服务商并给予最高4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获得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20万元奖励。

  提升数字化供给质效

  鼓励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产品,并针对企业个性需求定向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逐步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支持试点企业积极争取省级上云券、算力券。

  加快数字化人才培育

  鼓励重点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健全“数字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创新金融服务供给

  将优质试点企业动态加入融资服务白名单,鼓励金融机构针对试点企业融资需求开设绿色通道,探索打造数字转型类贷款产品矩阵。

  强化试点交流协作

  通过开展试点城市考察学习、协作交流活动,举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和研讨会等,推动转型资源共享共用与典型经验复制推广。

  以数赋能 以智提质

  黄石全力推进以数赋能、以智提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算网协同,夯实底座

  网络筑基:全市建成5G基站6577个、5G-A基站333个、10G-PON端口5.25万个、50G-PON端口1536个。

  平台培育:培育华新水泥、大冶特钢、劲牌等1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全省超5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算力建设:湖北移动算力网络黄石大数据中心、阳新电信数据(智算)中心、中国联通(大冶)智算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全市在建、在用算力规模超3600P。

  智改数转,提质增效

  城市试点逐级提升

  2023年1月,率先开展市级数字化改造试点。

  2023年7月,获评湖北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025年5月,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多层标杆示范引领

  近三年,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国家5G工厂名录、卓越级智能工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30余项。

  近三年,获得5G全连接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数字孪生工厂、无人工厂等省级试点示范200余项。

  连续五年,编制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集,评选近100个样板标杆示范。

  AI赋能,深化应用

  赋能产业能级提升: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出一批专精于AI算力板、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重点企业。

  打造差异化应用优势:发布27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6家企业入选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

  构建多元合作生态

  打造黄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入驻试点企业288家,上线数转产品51个。

  构建全国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吸纳39家优质数字化服务商与近200个“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

  在全市范围推广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成立全国5G+工业互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