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石工业

历史沿革

来源: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办公室      时间:2023-03-17 11:24

分享:

黄石工业的历史沿革

黄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从4500年前产矿冶炼,到100年前的现代工业文明,黄石与“工业”二字相生相依,血脉共连,也因有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厚重的工业底蕴。

在大冶的铜绿山上,有一种野花叫铜草花。商周时期的先民在没有先进的勘矿技术情况下,逐渐发现了铜草花与铜矿间的微妙联系,用这个天然寻矿“路标”发现了铜绿山上的矿石,黄石4500年矿冶古都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帷幕。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铜矿、铁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黄石地区一直是封建时期的武器、礼器和货币的重要铸造地之一。立国于长江中游的楚人,对于黄石地区的铜矿资源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而有了楚庄王面对周王室使者时,发出“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的豪言,这也是历史上“问鼎中原”的由来。

1890年,张之洞开始主持兴建大冶铁矿,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1893年,大冶铁矿正式投入生产,成为我国近代第一座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华新水泥厂、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省黄石煤炭矿务局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先后实施,黄石成为新中国的工业长子。毛泽东同志两次视察黄石,对黄石提出了“办大办好”的殷切期望,鼓励黄石奉献出新中国工业粮仓。

改革开放后,黄石工业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基础,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规模、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工业经济实力仅次于武汉。

1993年至2003年左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国有企业纷纷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如劲牌公司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新冶钢被中信泰富成功收购,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2008年和2009年,大冶市和黄石市分别被国务院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市为第一批,全国12个;黄石市为第二批,全国32个),资源枯竭的危机把黄石逼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我市走上了从依托资源到超越资源的转型之路,实现了工业经济由粗放到集约、由传统到新型、由地下到地上、由零散到集群的“四大转变”,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工业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7年3月,国务院在批复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将黄石定位为长江中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2018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芯两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将黄石定位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将黄石建设成为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12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要求黄石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主动承接配套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再造黄石工业,全面提升产业质量、产业能力、产业链条、产业生态、产业规模,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1年8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明确了新时代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强调要在产业协作上作示范,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同年12月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奋进全省第一方阵,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倍增,力争突破5000亿元的目标追求,强调要奋力在工业提质倍增上勇开新局,加快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2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黄石被纳入到武汉都市圈核心区,进入到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核心圈层。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要聚焦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提质、扩量、增效,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行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2023年12月,我市历史上首次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黄石工业“新名片”,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12月底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黄石篇”,坚定不移奋进全省第一方阵。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国家、省、市对黄石工业的定位,勠力同心、砥砺前行,锐意创新、扎实工作,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全力以赴推动工业提质倍增,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