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工业的发展现状
黄石是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里”、“服装新城”、“劲酒之乡”。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石举全市之力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止跌企稳、奋力赶超、逆势上扬”三大跨越,呈现出总量增加、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1、总量规模。2016-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3%。2020年受疫情、汛情双重影响,全市工业增长有所减缓,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931.3亿元,同比下降4.9%。2021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52.9亿元,同比增长32.8%,总量全省排名第6位。
2、增长速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全省垫底提升到2019年增长9.8%,增速全省排名第2位。2016-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全省排名第5位。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全省排名第8位。
3、企业效益。2016-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达到76.6亿元、112亿元、115亿元、126.4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排名全省前列。2021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74亿元,同比增长33.5%,高于全省14.8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3位;实现工业利润108.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名全省第10位。
4、重点企业。现有中国企业500强3家(大冶有色、华新水泥、大冶特钢);主板上市公司8家(华新水泥、闻泰科技、大冶特钢、美尔雅、东贝集团、三丰智能、大冶有色、振华化学);湖北百强企业8家(大冶有色、大冶特钢、华新水泥、东贝集团、大冶华鑫实业、劲牌公司、十五冶和晟祥铜业);湖北制造业百强企业19家(大冶有色、大冶特钢、华新水泥、东贝集团、大冶华鑫实业、劲牌公司、晟祥铜业、中铜华中铜业、新兴管业、新冶特钢、山力兴冶薄板、宝钢黄石涂镀板、大江环保、振华化学、远大生科、奥莱斯轮胎、三丰智能、尖峰水泥、楠田工模具);上榜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2。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其中示范企业2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5家。
5、产业结构。全市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装备制造、建材、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纺织服装等九大主导产业,2021年,全市九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174.6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88.66%,同比增长28.5%。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0个(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服装、黄石市模具产业集群、黄石市(阳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黄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黄石(大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黄石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黄石智能物流输送成套装备产业集群)。
2021年全市九大主导产业产值完成情况表
产业名称 | 2021年累计(亿元) | 同比(%) |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 |
有色金属 | 600.01 | 25.3 | 24.46 |
黑色金属 | 511.14 | 34 | 20.84 |
装备制造 | 296.85 | 23.4 | 12.1 |
建材 | 207 | 46.9 | 8.44 |
食品饮料 | 165.63 | 13.89 | 6.75 |
化工医药 | 131.19 | 22.79 | 5.35 |
电子信息 | 152.51 | 54.4 | 6.22 |
能源 | 73.45 | 8.32 | 2.99 |
纺织服装 | 36.88 | 15.75 | 1.5 |
其他 | 278.19 | 80.02 | 11.34 |
合计 | 2452.85 | 32.8 | 100 |
6、主要产品。2021年,全市重点监测的19种主要工业产品除精炼铜、饮料酒、啤酒、无缝钢管外产量均保持增长,其中,铁矿石443.49万吨,增长100.7%;数控机床350台,增长51.5%;水泥熟料1449.8万吨,增长37.2%;水泥1766.3万吨,增长30.6%;印制电路板547.21万平方米,增长30.1%;涂层板27.37万吨,增长24.7%;服装3359.15万件,增长19.7%;镀层板92.62万吨,增长17.3%;制冷压缩机1619.1万台,增长13.3%。
7、县域和城区工业。2020年大冶市居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百强县(市)中第63位,实现了九年九进位,并首次进入全国百强第二方阵;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区)中排名第6位,较2019年上升1位。阳新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二类县(市、区)中排名第23位,与2019年持平。
2021年县(市)区工业总产值及增速情况表
县市区 | 2021年累计 (亿元) | 占全市工业 总产值比重(%) | 同比 (%) | 增速 排名 |
全市 | 2452.85 | / | 32.8 | / |
开发区·铁山区 | 417.68 | 17.03 | 52 | 1 |
大冶市 | 806.98 | 32.90 | 32.7 | 2 |
阳新县 | 192.69 | 7.86 | 31.2 | 3 |
西塞山区 | 417.79 | 17.03 | 28.8 | 4 |
下陆区 | 585.38 | 23.87 | 26.2 | 5 |
黄石港区 | 32.33 | 1.32 | 10.5 | 6 |
8、工业园区。近年来,我市聚焦临空临港优化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四区N园”协调发展格局(四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区、黄石临空经济区;N园:黄石港区临空商务产业园、下陆区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大冶市乡镇工业园、河口临港产业园、黄石港(江北)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下陆区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下陆区城市更新文创产业园、铁山工模具产业园、阳新经济开发区、富池医药化工产业园、太子生命健康产业园)。目前,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大冶湖高新区)。湖北省合规园区4个:西塞山工业园区、阳新经济开发区、黄石港工业园、下陆区长乐山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