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酒泉卫星发射架、北京工商银行总部……提起其中任何一个建筑,在当地都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地标级建筑之中,暗藏着“大冶制造”的印记。由湖北登峰高强螺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峰强螺)生产的拉紧螺杆,支撑起了这些建筑的“筋骨”,也让“大冶制造”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登峰强螺成立于1967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公司经历改名、改制、建新厂……一根螺丝也随着岁月不断变化。2000年对于登峰强螺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公司投入到水电、风电螺栓的生产赛道中,这对彼时的登峰强螺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这之前,我们国家相关技术工艺比较落后,水电的拉紧螺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运输周期也长。”登峰强螺总经理梅小文告诉记者,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经过不断地探索创新,最终实现了水电、风电螺栓的国产化,不仅一举让订单纷至沓来,也打开了企业发展的新纪元。
当年的突破,不论对于行业还是登峰强螺,影响都是深远的。11月10日,记者在登峰强螺车间看到,每一根拉紧螺杆的一端,都有一串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神秘代码”。梅小文介绍:这是公司从2000年延续至今的一项重要举措,螺杆上的这一串代码,就如同普通人的身份证,记录了每一根螺杆从下料到包装的每一道工序的数据资料,实现了螺杆的可溯性,便于更好控制产品质量。
而今,在登峰强螺的车间之中,创新赋予的力量,仍让这个成立半个多世纪的企业迸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由公司研发的全自动螺母生产线,改进了冷却方式,从原先四个小时的冷却时间缩短至半个小时,并且没有改变产品性能;首创的22道工序法,让每一个螺栓都经过22道工序的加工检验,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全面使用了云ERP系统,打通了企业数据链,实现了采购、销售、生产、检验等全产业链的数据化、信息化集中管理……在不断的改革创新引领下,登峰强螺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梅小文笑称,公司有不少几十年的老员工,从爷爷到爸爸,再到现在的年轻一代,集齐了老中青三代人,他们共同见证了公司56年来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抓住一次次转瞬即逝的机遇,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不变”的是多年以来一直一以贯之的品质追求。在未来,登峰强螺将不断在变革中提升,在砥砺中前行,力争将“大冶制造”这块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