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靠「钢铁」业起家的瑞典
2. 升级产业: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3. 激发创新:打造新产业比较优势
4. 瑞典制造业发展路径的启示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灯塔工厂:在智能制造、数字化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 2022年,新增的全球灯塔工厂分布示意
但另一方面,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的制造业崛起,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回流,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局部脱钩,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挑战。怎么办?
▼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国提出「重振制造业」,加速制造业发展
作为小国强制造的瑞典,在产业护城河方面做的就很不错。
▼ 瑞典制造业的部分代表企业(来源:Wikipedia)
01
依靠「钢铁」业起家的瑞典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64%的国土被森林覆盖,84%的人口居住在只占国土面积1.3%的城市内。
▼ 瑞典区位示意
瑞典经济曾经以农业为主,1890年代开始发展制造业,到20世纪中期成为一个高福利国家。1993年-2007年间,瑞典制造业增速比美国高1.5个百分点,比欧洲15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 瑞典制造业的一些优势
瑞典的「发家致富」,与采矿业、钢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依靠自然资源优势阶段
丰富的矿产、广茂的森林、储能大的水利资源,可以说是瑞典造业崛起的资本。其中,瑞典的铁矿石储量达到40亿吨,矿石纯度在60%至70%间。这些资源优势,促进了瑞典工业「鼻祖」冶铁业的发展。
▼ 瑞典北部山区的基律纳是磁铁矿重镇(来源:Wikipedia)
其实早在13世纪,以维京海盗为主角的「维京时代」结束后,瑞典便开始通过铁矿石出口发展贸易,并成为汉萨同盟*的一员。
*汉萨同盟是14—17世纪期间,德国北部城市与北欧各国间形成的商业联盟。
之后,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看中了瑞典有矿石、有燃料、有水利资源的优势,希望将矿石转化为利润更高的铸铁。
▼ 瑞典使用的瓦隆炼炉示意图(来源:Wikipedia)
▍提质,拼基础研究阶段
不可否认自然资源的优势,是瑞典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工业革命蒸汽机与煤炭的广泛应用,瑞典的冶铁优势不再。
▼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不仅推动了瑞典化学工业的发展,还创立了诺贝尔奖(来源:Wikipedia)
19世纪瑞典还改进了炼钢技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成为当代广泛采用的钢铁冶炼方法,瑞典的钢铁业再次回到巅峰。
▼ 采矿、冶铁奠定了此后瑞典工业发展的基础
02
升级产业: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到20世纪70年代初,瑞典冶金业可以说发展的顺风顺水,但在1975年至1981年前后,瑞典冶金业再次经历断崖式下降,产能过剩,众多企业倒闭。归其原因,除了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欧洲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大背景外,更主要原因有3点:
▼ 1970年代开始,以奥斯卡港造船厂为代表的瑞典造船业需求下滑(来源:Wikipedia)
瑞典钢铁业再一次走到抉择的岔路口,是优化老路,还是探索新路?瑞典重新定位了本国产业竞争力——不是卖原料,而是卖产品。
1. 以特种钢为切口,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领域
1976年,瑞典商业钢调查委员会提出通过改变粗钢生产,提高钢材质量,抢夺全球利基市场的产业发展方向。瑞典确立通过发展特种钢,进入全球的军工、电力、核电、环保、汽车、航空等行业高端制造领域的战略,占据制造业领域中的高利润环节。
▼ SSAB位于瑞典的钢铁厂
瑞典还通过「一企攻一项」的策略,提高各钢厂产品的差异化,形成「没有一个全能的特殊钢厂,但每个企业都拥有拳头产品」的发展格局。说白了,就是术业有专攻,同类产品向同一家企业集中,降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提高瑞典钢铁产业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
▼ 位于斯德哥尔摩的钢铁协会
▍行业技术创新推手
钢铁协会拥有600多名研发人员,他们会与各方力量(研究所、高校、企业、用户)进行联合研发,集中攻关,研发经费则来自政府和企业(比例约为4:6)。
▼ 使用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的钢厂(来源:Wikipedia)
如今瑞典的钢厂,被誉为「全世界最清洁的钢厂」,每年消耗能源约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15%,废气粉尘含量为2㎎/m³,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标准(日本100㎎/m³,德国10㎎/m³)。
▍企业细分,提升产品竞争力
位于钢铁行业下游的企业创新,主要聚焦如何将特种钢与自身的产品结合形成优势,诞生了众多垂直领域的隐形冠军。
▼ 山特维克的装载机(来源:Wikipedia)
与钢铁行业一样,制造业企业也尽可能的实现差异化竞争,形成互补,从而使瑞典制造进入更多领域。例如轴承制造领域的斯凯孚集团,可以生产从3毫米到1.25米,从机械到电磁、光纤轴承的上万种轴承,广泛用于汽车、航空、铁路、家电等行业。
▼ 斯凯孚集团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总部(来源:Wikipedia)
2. 延伸产业链,从一个行业到整个制造业
瑞典经济的经济复杂度指数(ECI)*为1.81,是全球第五大经济复杂度指数国家。这意味着瑞典的各产业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度,他们相互支撑,能形成竞争优势和抵御风险的韧性;更意味着,瑞典的产业优势已从钢铁,延伸到更广泛的产业领域。
*经济复杂度指数: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种类来衡量其生产能力的一种方法。经济结构越多样化,产业间的相互依存性越高,经济复杂度越高。
▼ 2021年,经济复杂度排行榜中,以人均GDP的购买力衡量,瑞典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来源:oec world)
当然,这种从一个行业到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推动——瑞典复杂地貌,对机械性能的严苛要求。
▼ 瑞典狭长的地貌,造就了多变的环境
事情是这样的——瑞典除了铁矿还有铜、铝、锌、锰、砷、钛、钡、铋、石英、煤等等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藏资源,分布在从温带海洋到极地气候,从平原到山脉再到冰原的多变环境中。
▼ 瑞典矿产资源分布示意(来源:Wikipedia)
▍系统化的工程机械
为了应对复杂的采矿环境,瑞典诞生一批系统化、全流程的工程机械企业。
▼ 山特维克集团围绕采矿、工程的全流程覆盖产品
▍高性能的交通装备
在面对严苛的运输条件,高性能的交通装备是矿业运输行业必不可少的硬指标。
▼ 斯堪尼亚位于南泰利耶的总部及研发中心
▍「专精特新」的精密制造
在高端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瑞典的精密加工业诞生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例如大型卷板机制造商Ursviken,凭借其将整块钢板折「U」形超大卷板的制造能力,成为各类大型工程设备,船舶制造、潜艇制造必不可少的供应商。
▼ 瑞典「鹰狮」战机以低廉的价格、优越的性能,成为国际市场最畅销的战机之一(来源:Wikipedia)
小结一下,瑞典的工业再次崛起,是通过特种钢为核心,塑造出上下游联系的经济复杂度。
03
激发创新:打造新产业比较优势
用创新激活经济动力,已成各经济体的共识。
▼ MAX IV实验室在2016年投入使用的同步加速器辐射设施(来源:Wikipedia)
1. 打造研发平台
瑞典国家创新局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工业、能源与交通部,它的作用是通过资助创新,促进瑞典的可持续增长。创新局具体举措有以下3点:
▼ 2022年批准建设的能力中心(来源:Vinnova)
比如,山特维克公司参与布氏无机界面工程中心成立的能力中心,提升了企业研发新材料能力,并将产品研发效率提升了2倍。
2. 从产业园到产业集群
自80年开始,瑞典通过兴建科技园,来带动产业升级。作为配套政策,瑞典将公司所得税由40%降至28%,这让大量国际企业涌入,如今瑞典的科技产业园区已超过30个。
▼ 三螺旋模式
以希斯塔科学城为例,这里是瑞典ICT(信息及通信技术)产业的心脏(从业者3.3万、公司972家)。希斯塔前身只是斯德哥尔摩1970年代开始建设的新城,定位是功能混合的「工业城市」。
▼ 希斯塔科学城(来源:Wikipedia)
1990年代,在三螺旋模式的作用下,市政府与企业们成立Electrum基金会,用于在希斯塔建设电子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各类共享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的转化。
▼ 希斯塔科学城内的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希斯塔科学城的经验,被引用到近些年越来越火的生命科学领域。马尔默-隆德「药谷」(2007年,瑞典、丹麦联合建设),是瑞典生命科学产业三大产业集群之一,相关企业数量占瑞典全国生命科学企业总数的18%。
3. 提前布局制造业未来
在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以出口为导向的瑞典制造业面临新挑战。2019年,瑞典提出《瑞典制造2030》发展战略,提出「2030年,瑞典有望成为研发与制造高级产品与服务的少数国家之一」的目标;《新型工业化战略》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产业发展方向:
▼ 《瑞典制造2030》(来源:teknikforetagen)
工业4.0:工业企业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充分挖掘数字化的潜力。
04
瑞典制造业发展路径的启示
作为小国大制造的瑞典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卖资源到买产品,从单一行业到整个制造业,再到创新引领的路程。
▼ 瑞典高度国产化的采矿设备(来源:Trafikverket)
最后借助《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一书中,提出的「产业公地」*概念,再次强调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重要性——制造业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产品生产、商品交换,对于经济深层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创新断层。
*产业公地:指的是某种特定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有基础,也就是任何工业行业都需要从共同的供应商和人力资源获取「能量」的土壤。
在制造业的很多领域,一些产品发明于美国,但美国企业却难以将其产业化,最终失去产业竞争力。这些产品通过外包至亚洲,掌握关键工艺技术的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企业也随之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