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互联网世界与《通信产业报》记者来到了位于重庆渝北区的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电缆”)铜线生产车间,实地参观了电缆电线的生产制造过程,了解到泰山电缆利用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技术破解电缆行业发展痛点,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应用。
记者了解到,泰山电缆隶属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是智能电网等输配电领域和大型工程项目供应商,其基于工业互联网等各项技术,引进智慧决策系统,构建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已初步实现由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和技术服务企业的转变。
痛点突出,线缆行业转型升级求突破
在电缆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中,排线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日常生产中存在一个情况,也是现在线缆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
泰山电缆智能制造专员梁壮表示,排线过程中,当电缆线到了收线盘末端,需要人工推线,如果干预不及时,可能导致线缆叠绕,在放线时被卡住,无法顺利放线,严重时会造成交联工序停机,单点损失数十万元。这个环节也存在一定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把手卷入其中,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虽说排线环节属于技术含量、安全性都不高的工作,却需要在每个盘线点位安排人员三班倒全程跟进这道工序,这一行业痛点问题掣肘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找到突破办法。
但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泰山电缆经过多番尝试后,基于浪潮云洲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网边端软硬一体等核心能力,构建“平台+服务”模式,以数据要素为驱动,通过“精益+智能”服务,大力推进生产智能化。经过研判,泰山电缆联合浪潮云洲旗下国器智眸(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器智眸),以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破解关键环节痛点,夯实线缆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
泰山电缆制造部副主任李娟介绍,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成本,按照每个排线点位1个人算,通过深度融合应用场景,进而推广至其它工序,预估可统筹调配20-30人补充到产线其他重要岗位;同时,系统排线工艺更优化,避免线缠绕出现重大损失。
记者了解到,从泰山电缆铜线车间智能系统生产的一盘盘电缆,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到悉尼市政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中。
以点带面,助力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泰山电缆的生产区,高达168米的绿色立塔十分醒目。这是西南地区超高压电缆立式生产线第一高塔,也是泰山电缆的地标性建筑。在高塔下方,轰鸣的铜线车间里,白色的智能收排线设备静静伫立,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记录并控制着排线情况。
国器智眸电缆业务总监杜以宇介绍,围绕泰山电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难题,国器智眸利用机器视觉等数字技术,结合深度学习、边缘计算形成软硬一体化的能力,依托核心小样本、轻量化优势,改善排线工艺,创新打造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装备。
项目基于“离娄”工业机器视觉平台,采用3D工业相机实时采集排线状态数据,在云端构建识别、分析、检测以及引导算法模型,通过云边协同进行数据即时计算;计算完成后将结果数据实时下发于自主打造的工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再通过工控PLC进行智能化调整,打造了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排线服务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浪潮云洲创新打造的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装备,研发电缆排线识别视觉模型400+,实现拍摄、识别、智能调整全过程耗时小于0.1秒,有效解决了人工排线成本高、效率低,排线质量低造成成本浪费,生产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溯源困难等问题。
在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重庆中心总经理、国器智眸总经理高莎看来,线缆行业是“流程+离散”混合型生产模式,全国有4000多家线缆生产规上企业,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自动化水平等痛点突出,提升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智能制造,是必然发展趋势。
“通过解决排线环节痛点问题,延伸至解决整个生产车间、不同工厂之间生产协同等问题,提升线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莎表示,“我们希望由点及面,由面到体,助力线缆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国器智眸董事长宋志刚表示,浪潮云洲和泰山电缆将以自动排线装备为支点,基于泰山电缆智能制造建设规划,探索工业互联网在智能质检、智能线缆剥离等更多应用场景,并进一步向行业推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