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信工作 > 经济运行科 > 通知公告

省经信委解读《湖北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

   时间:2018-05-15 16:31

分享:

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推动湖北工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路径做出的最新论述,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路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省委强调,要抓细抓实工业经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省政府明确要求,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抓实抓硬抓工业投资,确保工业稳定增长。

湖北工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建立起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产业体系,老工业基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全国产业基地,多个产品产量全国领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要思想,抢抓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416日,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

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3年,湖北工业怎么干?省经信委对《工作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数说五年工业变化

工业结构不断向“大、轻、高、低”优化(2012-2017年)

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13万亿元增加至4.35万亿元,增长39%。千亿以上产业由10个增加至17个。

轻: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由34.665.4调整为36.163.9。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回落至3.6%,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8.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

高: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1.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过半,达50.8%,较2012年提高28.3个百分点。

低: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18%2017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1.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1.1%

蓝图

工业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稳增长态势更加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7.5%左右、力争达到8%,每年增长不低于7.0%

稳增长支撑更加牢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年均新增600家以上,全省预增产值过亿元工业增长点产值占当年新增产值比达40%以上。

稳增长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达40%以上,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达90%以上,工业民间投资占工业投资比达80%以上。

工业经济转型取得快速突破

传统产业:3年内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面达80%以上,技改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42%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达到17%以上,百亿级战略性新兴类企业由6家增加到10家。

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5%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80%以上;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300家以上。

工业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轨道

争创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50个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和技术中心,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技术机构全覆盖。

力争3-5年打造3个万亿元以上产业、105000亿元以上产业、201000亿元以上行业,1000个细分行业领域隐形冠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保持在6.0%左右,利润总额和利润增速在全国位次明显前移、中部领先;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每年降低4%以上。

干货

技改:省财政统筹安排7亿元省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各市、州、县政府要安排相应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技改项目地方新增财力连续3年全部奖补给企业。

电价:将工业基本电价降至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及以下。

担保:省级财政筹措50亿元资本金,壮大省再担保集团实力,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增信能力。

融资:推进银行承兑汇票电子支付,将承兑业务金额比重提高至80%以上。

长江质量奖:对评为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的企业,省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评为长江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奖励100万元。

审批:对涉及工业投资的审批事项,审批期限在法定时间的基础上再压缩1/3

生产许可证:对省级质监部门实施的17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行“先证后核”。

迈向制造强省

2020年制造业总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我省将强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落地生根,到2020年湖北制造业总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为此,建立强有力的“双九双十”行动推进机制,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等九大工程和10个重大项目包,逐一明确责任单位,一个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包由一个厅局牵头,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定期督办考核。

同时,加快建设武汉市“中国制造2025”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建成、二三期启动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调度和服务保障,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使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形成筑底回稳的良好态势。

推进“僵尸”企业加快关停并转,全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0%左右。

牢牢抓住新增长点培育,每年培育新增产值过亿元的增长点600个以上、新增产值过10亿元的增长点30个以上。

“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扎实推进

每年实施技改企业不少于3500

“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扎实推进,每年实施技术改造工业企业不少于3500家,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不少于5000亿元。

每年滚动实施百项重大技改示范项目,集中力量支持骨干企业稳产增产扩产、延链强链补链。

与此同时,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工业稳增长的“定海神针”,重点在改革盘活存量、招商引进增量上下功夫。建立全省工业投资重大项目储备库,分市(州)制定重点产业链招商路线图,每年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不少于100个;积极对接央企和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布局百万吨级烯烃及芳烃、芯面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力争每年新开工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300个、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30个、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5个。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3年内,我省将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潜力产业,超前谋划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

以工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领域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动遥感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发挥信息光电子技术研究院和机器人产业联盟的作用,打造一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大政府对首台(套)、首批(次)产品的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新兴产业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壮大。

鼓励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等研发技术机构,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建设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业研究院等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

每个市﹙州﹚都要有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企业

鼓励创业创新创造,提升市场主体能级,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高质量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17000家;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和咨询诊断平台,培育1000家细分行业领域隐形冠军企业。

加大力度培育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区域工业经济生态链和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企业达到 2-3 家、过500亿元企业达到5-8家,每个市(州)都要有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800家,达到8000家。

同时,引导企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转变。实施工业千项精品工程,3年内完成1000家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和标准比对工作,指导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诊断和对标创新,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融合发展、绿色转型

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

我省将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仓储),培育1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和中部数据交换中心。加大力度推进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带宽光纤网络接入,实现武汉市和重点市(州)主城区5G全覆盖。

贯彻“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引导工业绿色转型。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打造和培育50家绿色示范工厂、5家绿色示范园区,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

全面推进危化品企业搬迁,2018年底前全面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化工园区外的所有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3年内完成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搬迁改造,在搬迁改造中实现搬大搬强。

省经信委介绍,在组织保障方面,《方案》明确,建立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全省工业经济半年分析会商机制、企业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省政府每季度、省经信委每月进行一次调度。

省政府每年将工业经济重点工作纳入省政府大督查范围,督查结果作为市(州)政府和省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有关政策性资金切块下达的重要依据。省经信委每年年底对各市(州)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排位情况进行通报,抄送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专家点评

高质量发展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李光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实体经济“压舱石”。目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工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方案》对于促进湖北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围绕稳定工业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和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三个着眼点进行了3年发展规划。一是着眼于抢抓新一轮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历史机遇。当前,产业重新洗牌、生产力布局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体制机制改革等“窗口期”集中开启,湖北工业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二是着眼于解决工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湖北工业经济存在中低端、中低速和中低效的突出问题,标兵渐远、追兵渐近,传统产业多年高增长的优势渐失,新动能势强力弱,稳增长压力尚未减轻,快转型任务已迫在眉睫。三是着眼于为今后工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发展理念、项目选择、政策导向、要素保障等方面,充分体现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针对近几年湖北工业增速幅高于全国,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全国、位次后移;民营工业投资低迷,生产成本高企,企业扩能意愿不足等突出问题,《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改革要素配置等方面给足了真金白银。如将工业基本电价降至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及以下;省级财政统筹安排7亿元,并逐步增加,对符合《湖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方向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完工且经过经信委、发改委验收合格后,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技改项目地方新增财力连续3年全部奖补给企业;省级财政筹措50亿元资本金,壮大省再担保集团实力,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增信能力;对涉及工业投资的审批事项和流程进行清理、优化,审批期限在法定时间的基础上再压缩1/3

通过贯彻落实《方案》,始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湖北一定能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打造面向未来的竞争新优势。

十个“强力推进”

1工业经济回稳向好

2《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落地生根

3工业企业技改转型

4工业投资持续高效

5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6市场主体能级提升

7制造业融合发展

8工业绿色转型

9创新发展体系建设

10工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北省经信委